“亲”文言文意思
“亲”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亲”字

繁体:简化方式:起用古字或异体

拼音:qīn/qìng

“亲”字的古汉语解释

qīn

1.名词 父母。《冯谖客孟尝君》:“冯公有乎?”

2.形容词 亲的;血统最接近的。《孔雀东南飞》:“我有父兄,性行暴如雷。”

3.名词 亲人;亲族。《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

4.动词 亲近;接近。《荆轲刺秦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也。”

【又】名词 亲近的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疏而不,还是不说罢。”

5.副词 亲自。《江城子·密州出猎》:“为报倾城随太守,射虎,看孙郎。”

“亲”国语辞典解释

qīn

名词
1.父母。亦單指父親或母親。例: 「雙親」「慈親」《禮記.奔喪》「始聞親喪。」 《史記.卷九三.盧綰傳》「盧綰親與高祖太上皇相愛,及生男,高祖、盧綰同日生。」

2.泛稱和自己有血緣或因婚姻而建立親戚關係的人。例: 「近親」「姻親」 。唐.杜甫〈送遠〉詩: 「親朋盡一哭,鞍馬去孤城。」

3.婚姻。例: 「結親」「成親」

4.新娘。例: 「娶親」「迎親」《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話表送親的張姑娘合褚大娘子扶著何玉鳳姑娘上了轎。」

5.關係密切,可以信任的人。《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惠懷無親,內外棄之。」

6.情誼。《荀子.非相》「夫禽獸有父子,而無父子之親。」

7.姓。如周代有親弗。

动词
1.接近。《論語.學而》「汎愛眾而親仁。」 《孟子.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

2.愛。例: 「相親相愛」《孟子.滕文公上》「人之親其兄之子,為若親其鄰之赤子乎?」

3.接吻,或用面部接觸。例: 「低下頭去親一親孩子。」 《儒林外史》第一四回:「戴著斗笠親嘴──差著一帽子。」

形容词
1.本人的、自己的。例: 「親自」「親手」「親眼目睹」

2.有直接血統關係的。例: 「親兄弟」「親姊妹」「親骨肉」

3.關係密切的、值得信任的。《孟子.梁惠王下》「王無親臣矣。」

副词
本身直接參與處理。例: 「親理家務」 。宋.范成大〈巖桂〉詩三首之二:「越城芳徑手親栽,紅淺黃深次第開。」

qìng

參見「親家」 條。

“亲”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正韻七人切集韻韻會雌人切,𠀤七平聲。
廣韻愛也。
孝經序親譽日著。
慈愛之心曰親。
荀子·不苟篇交親而不比。
親謂仁恩。
周語慈惠保民,親也。
 又近也。
易·乾卦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
 又增韻躬也。
詩·小雅弗躬弗親。
言不躬而親之也。
禮·文王世子世子親齊𤣥而養。
親,猶自也。
 又釋名襯也。言相隱襯也。
增韻姻也。
禮·大傳親者,屬也。
謂有親者,各以屬而爲之服。
左傳·昭十四年祿勳合親。
杜註親,九族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隂禮敎親,則民不怨。
謂男女之禮,婚姻以時,則男不曠,女不怨。
 又六親,父母、兄弟、妻子也。
管子·牧民篇上服度則六親固。
 又前漢·禮樂志註如淳曰:父、子、從父昆弟、從祖昆弟、曾祖昆弟、族昆弟,爲六親。
 又姓。
史記·孟嘗君傳齊王逐周最,而聽親弗。
親弗,人姓名。
戰國策作祝弗。
 又通作新。
大學在親民。
程註親,當作新。
 又唐韻七遴切集韻韻會七刃切正韻寸遴切,𠀤七去聲。
左傳·桓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親。
以親疏爲分別。
釋文有平去兩音。
 又廣韻親家也。
集韻婚姻相謂爲親。
 又叶蒼先切,音千。
楊方·合歡詩磁石引長針,陽燧下焱煙,宮商聲相和,心同自相親。
字彙古从𣐽。今省作
集韻或作媇儭。○按字彙補又作𧠍𧠸𧡘,非。考證:〔詩·小雅勿躬勿親。〕 謹照原文改爲弗躬弗親。

“亲”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從「」的古文,本義是親自。

詳解: 金文表示親自,克鐘:「王親令(命)克遹涇東至于京𠂤(師)。」又讀作「」,表示衣服,王臣簋:「易(賜)女(汝)朱黃(衡)、𠦪(賁)親(襯)。」「賁襯」表示華美的衣服,《玉篇》:「襯,近身衣。《說文》:「親,至也。从見,亲聲。

  古文字「」與「」的分別在於「」的人形是站立的,「」的人形是跪坐的。「」是聲符。戰國秦簡「」下從「」,為小篆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