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文言文意思
“寝”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寢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qǐn
“寝”字的古汉语解释
qǐn
1.动词 躺;躺卧。《邹忌讽齐王纳谏》:“暮寝而思之。”
2.动词 睡觉。《大铁椎传》:“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
3.动词 停息;止息。王褒《四子讲德论》:“秦人寝兵。”
4.形容词 (相貌)丑陋。《大铁椎传》:“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
【寝兵】停息干戈。
【寝疾】卧病。
【寝迹】隐迹。言隐居。
“寝”国语辞典解释
qǐn
动词1.睡覺、臥息。例: 「小寢」 。《論語.公冶長》:「宰予晝寢。」
2.躺臥。《左傳.襄公二十一年》:「臣食其肉而寢處其皮矣。」
3.停止。《新唐書.卷一七三.裴度傳》:「汲黯在朝,淮南寢謀。」 《三國演義》第一一五回:「今聞鄧艾善能用兵,因此寢其事矣。」
4.隱瞞。唐.元稹《鶯鶯傳》:「誠欲寢其詞,則保人之姦,不義。」
形容词
1.像動物趴著的樣子。《荀子.解蔽》:「冥冥而行者,見寢石以為伏虎也。」
2.相貌醜陋。《史記.卷一〇七.武安侯傳》:「武安者,貌寢,生貴甚。」 清.魏禧〈大鐵椎傳〉:「時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寢。」
名词
1.臥室、居室。例: 「寢室」 、「正寢」 。《左傳.昭公十八年》:「子大叔之廟在道南,其寢在道北。」
2.宗廟收藏祖先衣冠的地方。亦泛指宗廟。《呂氏春秋.孟春紀.孟春》:「執爵于太寢。」 《禮記.月令》:「寢廟畢備。」 唐.孔穎達.正義:「寢,衣冠所藏之處。」
3.古代帝王的墳墓。例: 「陵寢」 。
“寝”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七稔切,侵上聲。說文臥也。
詩·小雅乃寢乃興。
論語宰予晝寢。
又廣韻堂室也。
爾雅·釋宮無東西廂,有室曰寢。周制,王公六寢,路寢一,小寢五。路寢,冶事之所,小寢,燕息之地也。
公羊傳·莊三十二年路寢者何,正寢也。
又寢廟。凡廟,前曰廟,後曰寢。
詩·小雅奕奕寢廟,君子作之。
商頌寢成孔安。
註廟中之寢,所以安神也。
又陵寢。
史記·樂書三代以前,未有墓祭。至秦始出寢,起於墓側。漢因秦制,上陵皆有園寢。
又凡居室皆曰寢。
禮·王制庶人祭於寢。
又息也。
前漢·𠛬法志兵寢𠛬措。
唐書·裴度傳汲黯在朝,淮南寢謀。
又寢丘,縣名,在汝南。
前漢·地理志應劭註叔敖子所邑之地,後更名固始。
又叶衣檢切,音揜。
詩·小雅乃安斯寢。叶上簟。簟音忝。
集韻亦作𡩠。
“寝”形意通解
略說: 甲金文表示在屋內打掃,以供居息,本義是寢室。詳解: 甲金文從「宀」從「帚」,「帚」象掃帚,象在屋內打掃,以供居息之意,是「寑」、「寢」的初文。本義是寢室。戰國楚文字加「爿」(「牀」的初文)旁,加強居息之意(季旭昇)。
唐蘭認為「帚」古讀如「侵」,是「寑」、「寢」的聲符,姑備一說。
甲骨文是商王的居所,亦在寢中舉行祭祀。金文表示宮寢、居室,麥尊:「王以侯內(入)于𡨦」。又表示廟寢,師遽方彝:「王才(在)周康𡨦鄉(饗)醴。」又用作職官名,𡨦魚簋:「王易(賜)𡨦魚貝」。作冊般銅黿:「王令(命)𡨦馗兄(祝)于乍(作)冊般」。
漢帛書以「侵」為「寢」,「侵」、「寢」同音,《馬王堆帛書.十問》「使耳勿聞,且以安侵(寢)。」
「寢」同「寑」,異體作「𠖗」。《說文》:「寑,臥也。从宀㑴聲。𠖗,籒文寑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