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宥”文言文意思
“宥”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宥(简繁同形)
拼音:yòu
“宥”字的古汉语解释
yòu
1.动词 宽容;饶恕。《韩非子·爱臣》:“不赦死,不宥刑。”
2.动词 通“侑”,劝人饮食。《周礼·春官·大司乐》:“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钟鼓。”
3.名词 通“右”。《荀子·宥坐》:“宥坐之器。”
4.形容词 通“囿”,局限。《吕氏春秋·去宥》:“夫人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
【宥贷】宽恕罪过。
【宥善】宽恕过失,使之为黑。
【宥图】打算赦免。
“宥”国语辞典解释
yòu
动词1.寬厚仁慈的對待。《說文解字.宀部》:「宥,寬也。」 三國魏.嵇康〈答向子期難養生論〉:「聖人不得已而臨天下,以萬物為心,在宥群生。」
2.寬恕、赦免。例: 「寬宥」 、「宥過」 。《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幸若獲宥,及其寬政。」 晉.杜預.注:「宥,赦也。」
形容词
參見「宥密」 條。
“宥”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于救切集韻韻會尤救切正韻爰救切,𠀤音又。說文寬也。
徐鉉曰寬之而已,未全放也。
易·解卦君子以赦過宥罪。
又周禮·秋官司刺掌三刺三宥之法,一宥曰不識,再宥曰過失,三宥曰遺忘。
又書·大禹謨宥過無大。
註謂不識而誤犯,雖大必赦宥也。
君𨻰狃于姦宄,敗常亂俗,三細不宥。
註犯此三者,雖小罪不可宥也。
又宏深也。
詩·周頌夙夜基命宥密。
註言其夙夜積德,以承藉天命者,宏深而靜密也。
又助也。
左傳·僖二十五年晉侯朝於王,王饗醴,命之宥。
註又加之以幣帛,以助勸也。
又以樂勸食也,與侑同。
周禮·春官·大司樂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鐘鼓。
又姓。
又通作又。
禮·王制王三又,然後制𠛬。
“宥”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宀」,「有」聲。本義是寬仁、寬待。詳解: 金文從「宀」,「有」聲。通假為「囿」,表示苑囿,指養有動物,栽有花木的園子。諫簋:「先王既命女(汝)[◎井丮]𤔲(司)王宥(囿)。」「王宥」指周王的苑囿。
「宥」的本義是寬仁、寬待。《說文》:「宥,寬也。从宀,有聲。」如《詩.周頌.昊天有成命》:「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鄭玄箋:「宥,寛仁。」《莊子.在宥》:「聞在宥天下,不聞治天下也。」郭象注:「宥使自在則治。」成玄英疏:「宥,寬也;在,自在也。」
「宥」表示寬恕、赦免。《廣雅.釋言》:「宥,赦也。」如《管子.五輔》:「薄徵斂,輕征賦,弛刑罰,赦罪戾,宥小過,此謂寬其政。」《國語.齊語》:「教不善則政不治,一再則宥,三則不赦。」
「宥」通「囿」,表示局限、拘泥。如《莊子.天下》:「接萬物以別宥為始。」成玄英疏:「宥,區域也。」《呂氏春秋.去宥》:「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晝為昏,以白為黑,以堯為桀,宥之為敗亦大矣。」
「宥」也通「侑」,表示助興。如《左傳.莊公十八年》:「十八年春,虢公、晉侯朝王。王饗醴,命之宥。」杜預注:「宥,助也,所以助歡敬之意。」《周禮.春官.大司樂》:「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鍾鼓。」鄭玄注:「宥,猶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