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文言文意思
“疣”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疣(简繁同形)
拼音:yóu
“疣”字的古汉语解释
yóu
1.名词 生在皮肤上的肉赘,通称瘊子。《庄子·骈拇》:“附赘县疣,出乎形哉。”
2.名词 比喻多余无用的东西。扬雄《法言·问道》:“允治天下,不待礼文与五教,则吾以黄帝、尧舜为疣赘。”
“疣”国语辞典解释
yóu
名词皮膚上突起的小肉瘤。唐.杜甫〈草堂〉詩: 「於時見疣贅,骨髓幸未枯。」
“疣”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羽求切集韻正韻于求切,𠀤音由。玉篇結病也。今疣贅之腫也。
釋名丘也,出皮上,聚高如地之有丘也。
莊子·大宗師附贅縣疣。
山海經求如之山,滑水出焉,其中多滑魚,食之已疣。
註疣,贅也。音由,結肉也。
又集韻尤救切,音宥。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