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文言文意思
“邮”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郵简化方式:同音代替
拼音:yóu
“邮”字的古汉语解释
yóu
1.名词 古代传递文书的人在路上的宿舍。《孟子·公孙丑上》:“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引】送信的人。《晋书·殷浩传》:“殷洪乔不为致书邮。”
2.名词 通“尤”。罪过;过错。《诗经·小雅·宾之初筵》:“不知其邮。”
【又】怨恨。《荀子·成相》:“己无邮人。”
【邮签】驿站用于夜间报时的牌子。
【邮亭】驿站;驿馆。
【邮筒】古代用来封寄书信的竹管。
“邮”国语辞典解释
yóu
名词1.傳遞文書信件的機關。例: 「郵局」 。《孟子.公孫丑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
2.郵票的簡稱。例: 「集郵」 。
3.過失。通「尤」 。《詩經.小雅.賓之初筵》:「是曰既醉,不知其郵。」 漢.鄭玄.箋:「郵,過也。」 《漢書.卷一〇.成帝紀》:「天著變異,以顯朕郵,朕甚懼焉。」
4.姓。如春秋時有郵无恤。
动词
寄、傳遞。例: 「郵寄」 、「郵遞」 。清.惲敬〈潮州韓文公廟碑文〉:「為碑文郵之潮州,與潮之賢士大夫商公之故,且告後世焉。」
副词
極、甚、格外。通「尤」 。《列子.周穆王》:「魯之君子,迷之郵者,焉能解人之迷哉。」
“邮”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以周切集韻夷周切,𠀤音由。玉篇左馮翊高陵縣有邮亭。
又廣韻鄕名。
又唐韻徒歷切集韻亭歷切,𠀤音笛。義同。(郵)唐韻羽求切集韻正韻于求切,𠀤音尤。說文境上行書舍也。廣韻郵,驛也。風俗通漢攺郵爲置,置亦驛也,度其遠近置之也。增韻馬傳曰置,步傳曰郵。爾雅·釋言郵,過也。註道路所經過也。
又集韻田閒舍也。禮·郊特牲郵表畷。註郵若郵亭,謂田畯于田畔相連畷處造亭居之,以督民之耕也。
又正韻過也。與尤通。禮·王制郵罰麗于事。註郵,過也。麗,附也。過人、罰人,當各附于其事,不可假他以喜怒也。前漢·成帝紀以顯朕郵。
又正韻最也。殿最亦曰殿郵。列子·穆王篇魯之君子,迷之郵者。註郵,與尤同。
又廣韻督郵,古官號。釋名主諸縣罰負郵殿糾攝之。晉書·陶潛傳郡遣督郵至縣。
又高郵,州名。
又姓。左傳·哀二年有郵無恤。
又集韻是爲切,音垂。地名。在衞。
又叶于其切,音移。詩·小雅不知其郵。叶上僛。 正字通說文本作𨞄。从𡍮。𡍮,遠邊也。俗省作郵、𨜚。集韻作缷。
(郵)考證:〔晉書·陶侃傳郡遣督郵至縣。〕 謹按所引出陶潛傳,侃改潛。
“邮”形意通解
略說: 從「邑」從「垂」,本義是驛站,即古代傳遞文書、官員來住及運輸時用作中途休息的地方。詳解: 從「邑」從「垂」,本義是驛站,即古代傳遞文書、官員來住及運輸時用作中途休息的地方。《說文》:「郵,境上行書舍。从邑、垂。垂,邊也。」如《孟子.公孫丑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簡2-3:「近縣令輕足行其書,遠縣令郵行之。」意謂距離近的縣,文書由走得快的人專程遞送,距離遠的縣由驛站傳送。
「郵」也表示傳送文書的人。如《漢書.京房傳》:「房意愈恐,去至新豐,因郵上封事。」顏師古注:「郵,行書者也。」《世說新語.任誕》:「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喬不能作致書郵。」
「郵」引申表示文書傳遞的過程,即郵寄、郵遞。如唐代皇甫枚《三水小牘.卷下》:「(李約)願捷善行,故常令郵書入京。」《明史.王三善傳》:「不知澤溪以西,渡陸廣河,皆鳥道,深林叢箐,彼誘我深入,以木石塞路,斷其郵書,阻餉道,遮援師,則彼不勞一卒,不費一矢,而我兵已坐困矣。」
「郵」還表示田間屋舍。《集韻.尤韻》:「郵,田間舍。」如《禮記.郊特牲》:「饗農及郵表畷、禽獸,仁之至,義之盡也。」孔穎達疏:「郵表畷者,是田畯於井間舍之處。郵若郵亭屋宇處所。表,田畔。畷者,謂井畔相連畷。於此田畔相連畷之所,造此郵舍,田畯處焉。」
「郵」可通「尤」。如《詩.小雅.賓之初筵》:「是曰既醉,不知其郵。」鄭玄箋:「郵,過。」「郵」表示罪過。又如《荀子.議兵》:「故刑一人而天下服,罪人不郵其上,知罪之在己也。」楊倞注:「郵,怨也。」 「郵」表示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