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隅”文言文意思
“隅”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隅(简繁同形)
拼音:yú
“隅”字的古汉语解释
yú
1.名词 角落。《促织》:“折过墙隅,迷其所在。”
2.名词 边远的地方。《陌上桑》:“日出东南隅。”《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隅反】类推。
【隅目】怒视的样子。
“隅”国语辞典解释
yú
名词1.山、水彎曲轉角的地方。例: 「海隅」 。唐.杜甫〈潼關吏〉詩: 「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
2.角、角落。例: 「牆隅」 、「四隅」 。《詩經.邶風.靜女》:「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3.邊、旁。《樂府詩集.卷三七.相和歌辭十二.古辭.隴西行》:「桂樹夾道生,青龍對道隅。」
4.邊遠的地方。《淮南子.原道》:「經營四隅,還反於樞。」
5.事物的一端或一面。《後漢書.卷四九.仲長統傳.贊曰》:「舉端自理,滯隅則失。」
“隅”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遇俱切集韻韻會元俱切,𠀤音虞。說文陬也。
玉篇角也。
書·益稷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蒼生。
詩·邶風俟我於城隅。
禮·曲禮摳衣趨隅。
註趨隅,升席也。
又檀弓童子隅坐而執燭。
註隅坐,不與成人並。
論語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又玉篇廉也。
詩·大雅抑抑威儀,維德之隅。
禮·儒行砥厲廉隅。
又海隅,十藪之一。
爾雅·釋地齊有海隅。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宮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
註宮隅,城隅,謂角浮思也。
又山名。
魯語汪芒氏之君也,守封隅之山者也。
註封山,隅山,在今吳郡永安縣。
說文作嵎。
又叶語口切,音偶。
詩·唐風綢繆束芻,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見此邂逅。芻叶側九反,逅叶很口反。
又叶呼侯反,音齁。
揚雄·反離騷有周氏之嬋嫣兮,或鼻祖於汾隅。靈宗初諜伯僑兮,流於末之陽侯。
篇海同𨺷。考證:〔詩·邶風俟我乎城隅。〕 謹照原文乎改於。
“隅”形意通解
略說: 從「𨸏」,「禺」聲,本義為(山水)彎曲處。詳解: 從「𨸏」,「禺」聲,本義為(山水)彎曲處。《說文》:「陬也。从𨸏,禺聲。」 漢揚雄〈長楊賦〉:「羅千乘於林莽,列萬騎於山隅。」
「隅」可表示角落。《詩‧邶風‧靜女》:「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隅」也可表示邊側。《管子‧弟子職》:「昏將舉火,執燭隅坐。」
「隅」還表示邊遠的地方。《書‧益稷》:「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蒼生。」
「隅」亦表示廉隅、方正。《詩‧大雅‧抑》:「抑抑威儀,維德之隅。」毛傳:「隅,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