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文言文意思
“玉”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玉”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玉”字的古汉语解释

1.名词 美石。《曹刿论战》:“牺牲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形容词 洁白;美丽;珍贵。《卖柑者言》:“出之烨然,质而金色。”

3.动词 相爱;相助。《诗经·民劳》:“王欲女。”

【玉成】成全;促成。

【玉人】⒈指仙女。⒉比喻貌美像玉人。

【玉润】⒈比喻美德。⒉女婿的美称。

“玉”国语辞典解释

名词
1.寶石的一種,一般指的是閃玉或輝玉。閃玉為含鎂的透閃石或含鐵的陽起石,輝玉為含鈉的輝石。閃玉的顏色為墨綠色、白色、黑色或棕色,蠟狀光澤、韌度高,部分纖維較長的可形成貓眼現象。臺灣的閃玉(也稱為「臺灣玉」 )主要產地為豐田與萬榮地區。

2.二一四部首之一。

形容词
1.用玉做成的。例: 「玉璽」「玉簪」「玉環」《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玉斗一雙,欲與亞父。」

2.潔白、美好。例: 「玉手」「玉容」 。晉.郭璞〈遊仙詩〉七首之二:「靈妃顧我美,粲然啟玉齒。」 《南史.卷一九.列傳.謝晦》「帝目之曰:『一時頓有兩玉人耳。』」

3.珍貴的、精美的。例: 「錦衣玉食」「玉液瓊漿」 。晉.左思〈吳都賦〉:「矜其宴居,則珠服玉饌。」

4.尊稱他人的身體或言行。例: 「玉體」「玉照」 。三國魏.曹植〈七啟〉:「將敬滌耳,以聽玉音。」

动词
培養、鍛練。《詩經.大雅.民勞》「王欲玉女,是用大諫。」

“玉”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正韻魚欲切集韻韻會虞欲切,𠀤音獄。
說文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楊,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
五音集韻烈火燒之不熱者,眞也。
易·鼎卦鉉。
正義曰:者,堅剛而有潤者也。
 又說卦乾爲爲金。
爲金,取其剛之淸明也。
詩·大雅其相。
禮·聘義君子比德於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淸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
管子·侈靡篇者,隂之隂也。
白虎通者,象君子之德,燥不輕,溫不重,是以君子寶之。
 又水,水精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磊砢。
,水精也。
 又美貌也。
公羊傳·宣十二年是以使寡人得見君之面,而微至乎此。
面者,亦美言之也。
史記·𨻰丞相世家如冠耳。
 又珍食曰食。
書·洪範惟辟食。
釋文漢書云:食,珍食也。
 又時和曰燭。
爾雅·釋天四時和謂之燭。
言四時和氣,溫潤明照,故曰燭。
 又地名。
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𨻶地焉,曰:彌作,頃丘,暢,嵒,戈,鍚。
凡六邑。
 又河名。
正字通後晉天福中,鴻臚卿張匡鄴使于闐,著行程記。言河在于闐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于闐界,疏爲三河,一白河,二綠河,三黑河。五六月水漲,隨流而至,多寡視水小大。七八月水退可取,彼人謂之撈
 又關名。
前漢·張騫傳酒泉列亭鄣至門矣。
門關在龍勒界。
 又星名。
後漢·郞顗傳從西方天苑趨,左足入井。
參星下四小星爲井。
 又木名。
山海經開明北有文樹。
五釆樹。
 又草名。
爾雅·釋草蒙,女。
女蘿別名。
 又正字通,竹別名。亦曰綠
 又鳥名。
前漢·司馬相如傳鴐鵞屬
郭註似鴨而大,長頸,赤目,紫紺色。
 又觀名。
前漢·宣帝紀行幸萯陽宮屬觀。
晉灼曰:屬,水鳥,以名觀也。
 又蚌名。
爾雅·釋魚·蜃小者珧註珧,珧,卽小蚌。
 又姓。
史記·封禪書濟南人公帶。
,姓。帶,名。
風俗通齊濬王臣有公冉。
 又愛也,成也。
詩·大雅王欲女,是作大諫。
,寶愛之意。
張載·西銘貧賤憂戚,庸女于成也。
 又廣韻息逐切。
集韻息六切,𠀤音肅。
廣韻
 又琢工。
集韻或作𤥔璛。
 又姓。
史記·封禪書公帶註索隱曰:又音肅。
後漢·光武紀𨻰留太守况爲大司徒。
,音肅,京兆人。
 又廣韻集韻切,𠀤音粟。西戎國名。亦姓。
 又五音集韻許救切,音齅。篆工也。
 又韻補叶音域。
漢費鳳𥓓體履柔和,溫其如,修孝友于閨門,執忠謇于王室。
易林鈆刀攻,堅不可得。盡我筋力,胝繭爲疾。
 又叶音龠。
易林桑華腐蠹,衣敝如絡。女工不成,絲帛爲
 又叶音迂。
洞𤣥頌韞產寶,叶含耀明珠。
說文王象三王之連,丨其貫也。
徐曰:王中畫近上,王三畫均。李陽冰曰:三畫正均,如貫王也。
類篇隸始加點,以別帝王字。
六書精蘊帝王之王,一貫三爲義。三者,天,地,人也。中畫近上,王者法天也。珠王之王,三畫相均,象連貫形。俗書不知帝王字中畫近上之義,加點于旁以別之。考證:〔爾雅·釋天時和謂之燭。〕 謹照原文時字上增四字。〔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𨻶地焉,曰彌作,頃丘,暢,嵒,戈,錫。〕 謹照原文錫改鍚。〔又蟲名。爾雅·釋蟲蛈蜴。卽螲蟷,似䵹鼄,在穴中,有蓋。今河北人呼蛈蜴。〕 謹按爾雅原文作王蛈蜴,誤引入字下。謹將又蟲名三字省去。以爾雅釋蟲至呼蛈蜴二十六字移入下條王字註又蟲名下。

“玉”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象以絲線串繫數塊玉片之形,由三至五塊不等。本義是玉石。

詳解: 甲骨文象以絲線串繫數塊玉片之形,由三至五塊不等。本義是玉石。王國維認為古制一繫五顆玉,兩繫為一「」,而甲骨從三橫之形為象徵性筆畫。「」或簡省豎筆之上下末端。參「」、「」。卜辭用作本義,表示祭品。

  金文「」從「」貫三橫畫,三畫均等,形如楷書之「」,與小篆形同。金文亦用作本義,表示玉石,如穆公鼎「易玉五品」、毛公鼎「玉環玉㻌」。

  戰國文字為了與「」字相區別,或加上一兩斜筆或點作區別符號,為後世隸楷字形所本。

  古書中用本義的例子如《詩.秦風.終南》:「佩玉將將,壽考不亡。《山海經.南山經》:「又東五百里,曰僕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草木,無鳥獸,無水。

  「」也表示美好的、珍貴的。清代俞樾《群經平議.爾雅》:「古人之詞,凡所甚美者,則以玉言之。《尚書》之『玉食』、《禮記》之『玉女』、《儀禮》之『玉飾』皆是也。」如《文選.宋玉〈神女賦〉》:「貌豐盈以莊姝兮,苞溫潤之玉顏。

  「」可形容晶瑩潔白。如《楚辭.離騷》:「駟玉虬以椉鷖兮,溘埃風余上征。」又比喻晶瑩潔白之物。如宋代黃庭堅〈念奴嬌〉:「萬里青天,姮娥何處,駕此一輪玉。

  「」還可作敬辭,用以尊稱別人的身體。如《國語.吳語》:「天王親趨玉趾,以心孤句踐,而又宥赦之。《戰國策.趙策四》:「竊自恕,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也,故願望見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