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文言文意思
“晕”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晕”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yùn/yūn

“晕”字的古汉语解释

yùn

1.名词 日、月周围形成的光圈。《韩非子·备内》:“日月围于外。”

【引】光影模糊的部分。韩愈《宿龙宫滩》:“梦觉灯于生。”

2.形容词 昏眩;眼花。姚合《闲居》:“眼夜书多。”

“晕”国语辞典解释

yūn

动词
1.昏迷。例: 「暈倒」「暈厥」

2.因外在環境而產生一種昏亂的感覺。例: 「暈機」「暈車」

形容词
昏亂的。例: 「頭暈眼花」

yùn

名词
1.太陽及月亮周圍的光環。《史記.卷二七.天官書》「日月暈適,雲風,此天之客氣,其發見亦有大運。」 唐.李白〈橫江詞〉六首之六:「月暈天風霧不開,海鯨東蹙百川迴。」

2.光影、色澤四周模糊的部分。唐.韓愈〈宿龍宮灘〉詩: 「夢覺燈生暈,宵殘雨送涼。」 宋.蘇軾〈墨花〉詩: 「花心超墨暈,春色散毫端。」

3.面頰所泛生的輪狀紅色。例: 「酒暈」

动词
擴散。例: 「暈開」 。明.湯顯祖《牡丹亭》第四三齣:「血暈幾重圍,孤城怎生料!」

yìn

名词
傷口沒破皮而出現的紫紅色印子。例: 「血暈」《福惠全書.卷一四.刑名部.檢驗》「若傷處痕色不明,必剔開腐肉驗骨上,自有血暈血陰等傷痕。」

“晕”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王問切正韻禹慍切,𠀤音運。日旁氣也。
釋名暈,捲也。氣在外捲結之也,日月俱然。
史記·天官書兩軍相當,日暈。

“晕”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從「」,「」的四周從象雲氣的小點(部件以◎表示),象太陽的周圍有雲氣凝聚之形。本義是太陽周圍的光圈,引申為頭暈等身體徵狀。

詳解: 甲骨文從「」,「」的四周從象雲氣的小點(部件以◎表示),象太陽的周圍有雲氣凝聚之形。本義是太陽周圍的光圈,後也用來表示月亮周圍的光圈,是陽光或月光照射雲層中的冰晶時折射而形成的,前者叫「日暈」,後者叫「月暈」。《說文》:「暈,日月气也。从日,軍聲。《玉篇》:「暈,日月旁气也。」小篆改為從「」,「」亦聲,「」除了是聲符外,還起表意作用,表示軍營兵馬、戰車相圍,也有環繞之意,故可用來表示日旁雲氣環繞的本義。日旁雲氣環繞,看不清晰,故後用來表示頭暈、昏迷等徵狀,因視線同樣模糊不清,甚或失去知覺(參谷衍奎)。

  甲骨文用作本義,表示陰天、雲氣蔽日,《合集》974:「丁卯暈」,意謂丁卯這一天陰天。《合集》13049:「酉暈,延雨。」意謂酉這一天雲氣蔽日,連綿不斷地下雨。

  漢帛書假借「」來表示「」,《馬王堆.天文雜占》:「軍(暈)之所在,軍敗。」意謂日月周圍雲氣環繞,就會戰敗。《馬王堆.天文雜占》:「月軍(暈)包,戰不出七日。」意謂月亮有雲氣包圍,打仗不超過七日。

  「」字的本義仍保留在後世的詩文中,李白〈橫江詞〉:「月暈天風霧不開,海鯨東蹙百川迴。」不過更多表示昏眩、頭暈,陸龜蒙〈奉酬襲美先輩吳中苦雨一百韻〉:「看花雖眼暈,見酒忘肺渴。《水滸全傳》第三十六回:「(宋江)向前扶他,不覺自家也頭暈眼花,撲地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