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文言文意思
“蕴”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藴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yùn
“蕴”字的古汉语解释
yùn
1.动词 积聚;蓄藏。《后汉书·周荣传》:“蕴匵古今,博物多闻。”
2.名词 深奥之处。《宋史·范祖禹传》:“平易明白,洞见底蕴。”
3.动词 郁结。《后汉书·王符传》:“志意蕴愤,乃隐居著书三余篇。”
“蕴”国语辞典解释
yùn
动词1.積聚。例: 「這座山蘊藏豐富的資源。」 《左傳.昭公十年》:「蘊利生孽,姑使無蘊乎?」
2.包含。例: 「蘊含」 。唐.李白〈化城寺大鐘銘〉:「少蘊才略,壯而有成。」
名词
1.事理精奧之處。例: 「精蘊」 、「底蘊」 。《清史稿.卷九四.樂志一》:「奧義微機,莫探其蘊。」
2.亂麻、枯草。《韓詩外傳》卷七:「今令姑呼汝,即束蘊,請火去婦之家。」
“蕴”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於粉切韻會正韻委粉切,𠀤音縕。玉篇積也,聚也,蓄也。
詩·大雅蘊隆蟲蟲。
又檜風我心蘊結。
又左傳·隱三年蘋蘩、薀藻之菜。
韻會云:應作蘊。
註蘊藻,聚藻,此草好聚生也。
又聚草以𤑔火曰蘊。
韓詩外傳里母朿蘊,請火于去婦之家。
前漢·召信臣傳𤓉蘊火。
又類篇於問切,音慍。義同。
又韻會與怨通。
荀子·富國篇富有天下而無怨財。
註怨同蘊。
又與宛通。
荀子·富國篇使民夏不宛暍。
註宛讀爲蘊。
又與縕通。
易·繫辭乾坤其易之縕耶。
又羣經音辨紆云切,音氳。蘊淪,波也。
爾雅·釋水小波爲淪。
註言蘊淪。
又讀入聲。
莊子·齊物論萬物盡然而以是相蘊。
註於積反。
又集韻烏昆切,音溫。
揚子·方言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