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晞”文言文意思
“晞”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晞(简繁同形)
拼音:xī
“晞”字的古汉语解释
xī
1.动词 干;晒干。《诗经·蒹葭》:“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2.动词 晒。《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3.动词 太阳初升;破晓。《诗经·东方未明》:“东方未晞,颠倒裳衣。”
“晞”国语辞典解释
xī
动词1.蒸發、乾燥。《詩經.秦風.蒹葭》:「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宋.賀鑄〈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詞: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壟兩依依。」
2.晒、弄乾。《楚辭.屈原.九歌.少司命》:「與女沐兮咸池,晞女髮兮陽之阿。」 晉.嵇含〈悅晴詩〉:「翔鳳晞輕翮,應龍曝纖鬐。」
3.消散。《楚辭.王逸.九思.疾世》:「時昢昢兮旦旦,塵莫莫兮未晞。」 漢.曹操〈祀故太尉橋玄文〉:「靈幽體翳,邈哉晞矣。」
4.破曉、露出曙光。《詩經.齊風.東方未明》:「東方未晞,顛倒衣裳。」 唐.孔穎達.正義:「晞,謂將旦之時,日之光氣始升。」
“晞”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香衣切集韻韻會香依切,𠀤音希。說文乾也。
詩·秦風白露未晞。
傳晞,乾也。
禮·玉藻髮晞用象櫛。
註晞,乾也。
又詩·齊風東方未晞。
傳晞,明之始升。
疏晞謂將旦之時,日之光氣始升于上。
又揚子·方言晞,暴也。東齊、北燕之閒謂之晞。
又玉篇燥也。或作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