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文言文意思
“鸢”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鸢”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yuān

“鸢”字的古汉语解释

yuān

名词 一种鹰。《诗经·大雅·旱麓》:“飞戾天,鱼跃于渊。”《与朱元思书》:“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鸢”国语辞典解释

yuān

名词
動物名。鷲鷹目猛禽類。嘴鉤曲,趾有鉤爪,強勁有力。全身呈褐色,尾形似魚尾。眼睛非常銳利,翼大擅長飛翔。捕食魚類、青蛙、鳥類等。俗稱為「老鷹」

“鸢”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與專切韻會余專切正韻于權切,𠀤音緣。
說文鷙鳥也。
玉篇鴟類也。
詩·大雅鳶飛戾天。
爾雅·釋鳥鳶鳥醜,其飛也翔。
鳶,鴟也。鴟鳥之類,其飛也布翅翱翔。
 又禮·曲禮前有塵埃,則載鳴鳶。
鳶,鴟也。鳶鳴則將風,畫鴟於旌首而載之,衆見咸知以爲備也。
 又風鳶。
唐書·田悅傳臨洺將張伾,以紙爲風鳶,高百餘丈,爲書達馬燧營。
續博物志今之紙鳶,引絲而上,令小兒張口望視,以洩內熱。
 又木鳶。
韓非子·外儲説墨子爲木鳶,三年而成。
 又人名。
史記·穰侯傳走魏將暴鳶。
 又韻會或作䳒。
前漢·梅福傳䳒鵲遭害,則仁鳥增逝。
說文本作𪀝,从鳥屰聲。
徐註屰非聲,一本從𦫳,疑从雚省。今俗別作鳶,非。考證:〔韓非子·右經墨子爲木鳶,三年成飛。〕 謹照原文右經改外儲説。三年成飛改三年而成。

“鸢”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從「」,「」聲,金文從「」,「」聲,本義是老鷹、鷂鷹。

詳解: 甲骨文從「」,「」聲,金文從「」,「」聲,本義是老鷹、鷂鷹。「」是古代一種翅膀闊大並喜高飛盤旋滑翔的猛禽,與鴟、鷂等同屬。《說文》徐鉉所編訂的版本沒有收錄「」字,但《集韻》引用《說文》保留了此義項。《集韻》:「鳶,《說文》:『鷙鳥也,或从弋。』」王念孫認為「」字從「」聲,楷書寫作從「」,是因訛寫而減筆。此說十分正確,古文字「」、「」往往相混,王氏所見的古文字材料有限,能得此結論,可謂見解精闢。

  「」字的字形於多種青銅器中得以保存,唯都以單字出現,作為一個氏族的記號。十三經中「」字亦多見,如《詩.大雅.旱麓》即有「鳶飛戾天,魚躍于淵」句。《爾雅.釋鳥》則曰:「鳶烏醜,其飛也翔」。「」後世又指一些以紙糊製的「風鳶」。李石撰《續博物志》的解釋甚是有趣:「今之紙鳶,引絲而上,令小兒張口望視,以洩內熱。

  甲骨文讀作「」,表示射箭、弋射,《合集》5740:「乎(呼)多射鳶,獲。」「多射」是官名,意謂命令多射這種官員射箭,獲得獵物。

  金文用作氏族徽號。戰國竹簡通假為「」,用作人名,《上博竹書五.競建内之》簡4:「𠇑(傅)鳶(說)」,「傅說」是商代高宗時的賢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