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鹜”文言文意思
“鹜”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鶩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wù
“鹜”字的古汉语解释
wù
1.名词 鸭子。屈原《卜居》:“将与鸡鹜争食乎?”
【又】特指野鸭。《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动词 通“骛”,奔驰。晏殊《中国赋》:“禽托薮以思鹜,兽安林而获骋。”
“鹜”国语辞典解释
wù
名词鳥類中的游禽類。俗稱為「野鴨」 。唐.王勃〈滕王閣序〉:「彩徹雲衢,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mù
(一)之又音。“鹜”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韻會𠀤莫卜切,音木。說文鶩,舒鳧也。郭璞曰:鴨也。方氏曰:以爲人所畜,不善飛,舒而不疾,故曰舒鳧。
禮·曲禮·疏野鴨曰鳧,家鴨曰鶩。
又毛氏云:可畜而不能高飛曰鴨,野生高飛曰鶩。
又左傳·襄二十八年公膳日雙雞,饔人竊更之以鶩。
又周禮·春官·大宗伯庶人執鶩。
鄭註鶩取其不飛遷。
又後漢·馬援傳刻鵠不成尙類鶩。
又楚辭·九歌鼂騁鶩兮江臯。
註鶩,亂馳也。
又廣韻韻會𠀤亡遇切,音務。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