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文言文意思
“伍”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伍”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伍”字的古汉语解释

1.名词 古代军队的最小编制单位,五人为伍。《左传·桓公五年》:“为鱼丽之阵,先偏后。”

2.名词 古代居民的编制单位,五家为伍,常以“编伍”借指民间。《五人墓碑记》:“而五人生于编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

3.名词 队伍;行列。《过秦论》:“蹑足行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4.名词 同类;同伙。《史记·淮阴侯列传》:“生乃哙等为。”

【伍人】古代军队或户籍编在同伍的人。

“伍”国语辞典解释

名词
1.古代軍隊的編制單位,以五人為一伍。明.張自烈《正字通.人部》「伍,軍法五人為伍。」 《周禮.天官.宮正》「會其什伍而教之道藝。」

2.軍隊。例: 「入伍」 。唐.杜牧〈原十六衛〉:「籍藏將府,伍散田畝。」

3.古代基層的戶政編制單位,以五家為一伍。《左傳.襄公三十年》「田有封洫,廬井有伍。」 《管子.乘馬》「五家而伍,十家而連。」

4.五的大寫。

5.姓。如春秋時楚國有伍子胥。

动词
雜處、參雜。《荀子.議兵》「窺敵觀變,欲潛以深,欲伍以參。」 唐.楊倞.注:「伍參,猶錯雜也。」

“伍”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韻會疑古切集韻正韻阮古切,𠀤音五。
周禮·小司徒五人爲
說文相參也。三相參爲參,五相
周禮·天官設其參傅其
參謂卿三人,謂大夫五人。
 又齊語五家爲軌,故五人爲。軌長帥之。
 又孫子用兵之法,全軍爲上,破軍次之。全爲上,破次之。
左傳·桓五年先偏後承彌縫。
司馬法,車戰,二十五乗爲偏,以車居前,以次之,承偏之隙而彌縫闕漏也。
 又五家相保曰
左傳·襄三十年子產使盧井有,輿人誦之曰:取我田疇而之。
 又漢制有尺籍符。
 又與衆雜處曰
史記·司馬穰苴傳臣素𤰞賤,君擢之閭之中。
 又韓信傳信過樊將軍門,歎曰:生乃與噲等
 又前漢·律歷志隂陽相生,自黃鐘始,而左旋,八八爲
孟康曰:從子數辰至未得八,下生林鐘,數未至寅得八,上生太簇。律上下相生,皆以此爲率。,耦也。八八爲耦。
 又姓。考證:〔禮·祭義註五人爲。〕 謹按五人爲不始於陳澔祭義註,謹將禮祭義註改爲周禮小司徒。〔周禮·天官設其參而傅其。〕謹照原文省去而字。〔齊語五家爲軌,故五人有。軌長帥之。〕 謹照原文有改爲

“伍”形意通解

略說: 從「」,從「」,本義為古代軍隊編制單位,士兵五名編為一伍。

詳解: 從「」,從「」,本義為古代軍隊編制單位,士兵五名編為一伍。《說文》:「相參伍也。从人从五。《周禮‧夏官‧諸子》:「合其卒伍,置其有司。」鄭玄注:「軍法百人為卒,五人為伍。

  「」也表示古代民戶編制單位,五家編為一伍。《左傳‧襄公三十年》:「田有封洫,盧井有伍。」杜預注:「使五家相保。

  「」還表示古代兵車單位,以一百二十五乘為伍,或以一百二十乘為伍。《周禮‧夏官‧司右》:「合其車之卒伍,而比其乘。」賈公彥疏引司馬法曰:「以百二十五乘為伍。

  「」亦指隊列、行列。《孟子‧公孫丑下》:「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則去之否乎?」趙岐注:「一日三失其行伍。

  「」也泛指軍隊。唐劉禹錫〈唐故中書侍郎平章事韋公集〉:「公在伍中,出為開州刺史。

  「」可指士兵。宋岳飛〈乞出師札〉:「去秋臣兵深入陝洛,而在寨卒伍有飢餓閃走,故臣急還,不遂前功。

  「」也指同伙、同伴。《史記‧淮陰侯列傳》:「信出門,笑曰:『生乃與噲等為伍。』

  「」還表示結為同伙、排為同列。宋王安石〈韓信〉:「當時噲等何由伍,但有淮陰惡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