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文言文意思
“鹬”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鷸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yù
“鹬”字的古汉语解释
yù
1.名词 一种水鸟。常在水边或田野中捕食小鱼或贝类。《战国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成语有“鹬蚌相争”。
2.形容词 飞得很快的样子。木华《海赋》:“鹬如惊凫之失侣。”
“鹬”国语辞典解释
yù
名词鷸目鷸科鳥類的通稱。種類繁多。嘴、腳均長,體格大小不一。羽毛多為灰、褐等暗色調。常涉水捕食小魚、貝類及昆蟲等。
“鹬”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餘律切集韻允律切韻會正韻以律切,𠀤音聿。說文鷸,知天將雨鳥也。知天文者冠鷸。陳藏器云:鷸如鶉,色蒼喙長,在泥塗。邨民云:田鷄所化。
戰國策蘇秦曰:鷸蚌相持。
又一種翠鳥曰鷸。
爾雅·釋鳥翠鷸。
郭註似燕,紺色,生鬰林。
疏李巡曰:鷸,一名翠,其羽可以爲飾。
又一種,赤足,黃文,曰鷸。
左傳·僖二十四年鄭子臧好聚鷸冠,是也。
又正韻疾飛貌。
木華·海賦鷸如驚鳧之失侶。
又集韻食律切,音術。
廣雅鶙鵳鷸子籠脫鷂也。
曹憲註鷸音述。驚字原刻从敬从鳥。
考證已改正。考證:〔木華·海賦鷸如〈敬下鳥〉鳧之失侶。〕 謹照原文〈敬下鳥〉鳧改驚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