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掾”文言文意思
“掾”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掾”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yuàn

“掾”字的古汉语解释

yuàn

名词 古代属官的通称。《史记·曹相国世家》:“秦时为沛狱。”

“掾”国语辞典解释

yuàn

动词
輔助。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手部》「掾,緣也。按本訓當為佐助之誼,故從手。」


名词
古代官府屬員的通稱。《漢書.卷三九.蕭何傳》「(何)以文毋害,為沛主吏掾。」 《新唐書.卷四九.百官志四下》「掾一人,掌通判功曹、倉曹、戶曹事。」

“掾”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以絹切集韻韻會兪絹切,𠀤緣去聲。
說文緣也。
一曰官屬。
玉篇公府史也。
六書故乃屬官通稱。
前漢·蕭何傳爲沛主吏
音義正曰,副曰屬。
後漢·百官志公府比古元士三命者也。
 又馬援傳此丞之任,何足相煩。
晉書·元帝紀屬百餘人,時人謂之百六
 又正韻倪甸切,音硯。義同。
正字通秦漢官皆有屬,今州郡佐貳曰,讀若釧,卽穿字去聲。正韻切音非。
 又集韻重緣切,音傳。𨻰,馳逐也。◎按史記貨殖傳,𨻰椽其閒,此引作,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