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言文意思
“郑”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郑”字

繁体:简化方式:符号化

拼音:zhèng

“郑”字的古汉语解释

zhèng

1.名词 姓。

2.名词 周代的诸侯国,在今河南新郑一带。

【郑重】⒈频繁。《汉书·王莽传中》:“然非皇天所以降符合之意。”⒉殷勤。白居易《庾顺之以紫霞绮远赠以诗答之》:“千里故人心。”

“郑”国语辞典解释

zhèng

名词
1.國名。周朝諸侯國之一。故址位於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新鄭縣。

2.姓。如明代有鄭成功。

副词
謹慎、莊重。例: 「鄭重其事」《三國志.卷二五.魏書.高堂隆傳》「殷勤鄭重,欲必覺寤陛下。」

“郑”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直正切,音㽀。國名。
釋名鄭,町也,地多平町町然也。
正字通鄭本西都畿內地,周宣王封其弟友,是爲鄭。桓公寄孥與賄于虢鄶,其子武公,定平王于東都,因徙其封,施舊號于新邑,是爲新鄭。今河南開封府鄭州是也。
 又南鄭,縣名。今屬陝西漢中府,桓公封邑在畿內,爲西鄭,漢中在京兆之南,故稱南鄭以別之。
一統志南鄭,古褒國附庸之邑。桓公歿,其民南奔居此,因曰南鄭。
 又廣韻鄭重,殷勤之意。
前漢·王莽傳非皇天所以鄭重降符命之意。
 又姓。
集韻鄭滅于韓,子孫因以國爲氏。

“郑”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聲。「」是國名,即春秋戰國時之鄭國。

詳解: 金文從「」從「」,「」是聲符。或不從「」而從「」或「」的古文「𩫖」,「」、「」、「」有城邑、城牆之意。西周早期金文「」只寫作「」,後期才加注意符「」。「」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國名,國姓是姬,哀成叔鼎:「余鄭邦之產,少去母父。」意思是說我在鄭國出生,自小便離開父母。

  《說文》:「鄭,京兆縣。周厲王子友所封。从邑奠聲。宗周之滅,鄭徙潧洧之上,今新鄭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