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国语辞典解释
liáo
形容词1.冷清、寂靜。唐.孟浩然〈夜歸鹿門山歌〉:「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夜來去。」 唐.王建〈故行宮〉詩: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2.稀疏。例: 「寥若晨星」 。晉.周祗〈枇杷賦〉:「望之冥濛,即之疏寥。」 《文選.謝朓.京路夜發詩》:「曉星正寥落,晨光復泱漭。」 唐.李善.注:「寥落,星稀之貌也。」
3.高遠、空曠。《楚辭.屈原.遠遊》:「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寥廓而無天。」
4.姓。如明代有寥貴。
“寥”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落蕭切集韻力交切韻會正韻憐蕭切,𠀤音聊。說文空虛也。
玉篇寂也,廓也。
莊子·大宗師吾聞之𤣥冥,𤣥冥聞之參寥。
註莊子僞立此名。
楚辭·九辯寂寥兮收潦而水淸。
又遠遊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寥廓而無天。
又廣韻郞擊切集韻韻會郞狄切,𠀤音歷。義同。
集韻本作廫。
“寥”形意通解
略說: 從「宀」,「翏」聲。本義是空虛。詳解: 從「宀」,「翏」聲。本義是空虛。《玉篇.宀部》:「寥,空也。」如《老子.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莊子.知北遊》:「寥已吾志,無往焉而不知其所至。」郭象注:「寥然空虛。」
「寥」表示空曠、廣遠。《玉篇.宀部》:「寥,廓也。」如《楚辭.遠游》:「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寥廓而無天。」洪興祖補注引顏師古曰:「寥廓,廣遠也。」又如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太谷何寥廓,山樹鬱蒼蒼。」
「寥」又借指天空。如《漢書.司馬相如傳下》:「猶焦朋已翔乎寥廓,而羅者猶視乎藪澤,悲夫!」顏師古注:「寥廓,天上寬廣之處。」北宋范成大〈望海亭賦〉:「騰駕碧寥,指麾滄溟。」
「寥」表示寂靜、沉寂。如北周庾信〈和張侍中述懷〉:「寂寥共羈旅,蕭條同負郭。」唐代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
「寥」表示稀少。如《文選.謝朓〈京路夜發〉》:「曉星正寥落,晨光復泱漭。」李善注:「寥落,星稀之貌也。」唐代權德輿〈舟行見月〉:「月入孤舟夜半晴,寥寥霜雁兩三聲。」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