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文言文意思
“宵”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宵(简繁同形)
拼音:xiāo
“宵”字的古汉语解释
xiāo
1.名词 夜晚。《群英会蒋干中计》:“今宵抵足而眠。”
2.名词 通“绡”,一种丝织品。见“宵衣”。
xiǎo
形容词 通“小”。见“宵人”。
【宵衣】⒈天未亮即起床穿衣,古用以指帝王勤于政事。《旧唐书·刘蕡传》:“若夫任贤惕厉,宵旰食。”⒉黑色的丝服。《仪礼·特性馈食礼》:“主妇纚笄宵”
【宵征】夜行。
【宵人】盗匪坏人。
“宵”国语辞典解释
xiāo
名词夜、夜晚。例: 「良宵苦短」 、「通宵達旦」 、「春宵一刻值千金」 。《文選.潘岳.懷舊賦》:「宵展轉而不寐,驟長歎以達晨。」 唐.李白〈塞下曲〉六首之一:「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形容词
細小。通「小」 。《禮記.學記》:「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漢.鄭玄.注:「宵之言小也。」 《史記.卷六〇.三王世家》:「毋侗好軼,毋邇宵人,維法維則。」
“宵”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相邀切集韻韻會思邀切正韻先彫切,𠀤音消。說文夜也。从宀。宀,下冥也。肖聲。
書·堯典宵中星虛,以殷仲秋。
註陽氣消也。
詩·召南肅肅宵征。
周禮·秋官·司寤氏禁宵行者。
註宵,定昏也。
又莊子註不由明坦之路曰宵。
又小也。
禮·學記宵雅肄三。
註宵之言小也,習小雅之三。
又宵行,蟲名,如蠶,夜行,喉下有光如螢。
詩·豳風熠耀宵行。
又與綃通。
儀禮·士昏禮姆纚筓宵衣。
鄭註宵,讀如素衣朱綃之綃。
“宵”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宀」,「肖」聲,「肖」本義為月光消減。詳解: 金文從「宀」,「肖」聲,「肖」本義為月光消減,「宵」字從「肖」,可能專指月光減弱或不見月光的夜晚(參金國泰)。金文用作人名,宵作旅彝器:「宵乍(作)旅彝。」《說文》:「宵,夜也。从宀,宀下冥也;肖聲。」《詩‧豳風‧七月》:「晝爾于茅,宵爾索綯。」毛傳:「宵,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