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言文意思
“孝”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孝”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xiào

“孝”字的古汉语解释

xiào

1.形容词 对父母孝顺。《中山狼传》:“其为子必。”

2.名词 服丧,多指为家中尊长服丧。也指丧服。高明《琵琶记》:“我的小姐如何与别人带?”

【孝廉】汉代由地方定期向朝廷举荐孝子和廉洁的人,委任为官吏,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后代沿用。俗称举人。

“孝”国语辞典解释

xiào

动词
盡心奉養父母。例: 「孝順」「孝敬」《論語.學而》「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形容词
有孝心的。例: 「孝子」「孝女」


名词
1.善事父母的道理、方法。例: 「忠孝傳家」《孝經.開宗明義章》「夫孝,德之本也。」

2.居喪的禮儀。例: 「守孝」《北史.卷二四.崔逞傳》「後喪母,居喪哀毀骨立。人云:『崔九作孝,風吹即倒。』」

3.居喪時所穿的素服。例: 「戴孝」「穿孝」《紅樓夢》第一一五回:「恰又忙著脫孝,家中無人,又叫了賈芸來照應大夫。」

4.姓。如宋代有孝發。

“孝”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呼敎切集韻韻會正韻許敎切,𠀤嘐去聲。
說文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書•堯典克諧以
禮•祭統者,畜也。順於道,不逆於倫之謂畜。
 又祭義曾子曰:居處不莊非,事君不忠非涖官不敬非,朋友不信非,戰𨻰無勇非。五者不遂烖,及於親,敢不敬乎。
 又諡法五宗安之,慈惠愛親,秉德不回,協時肇享,大慮行節,𠀤曰
 又姓。
風俗通公後。
 又叶許救切,音臭。
詩•周頌於乎皇考,永世克。叶上疚造。
 又叶許六切,音旭。
詩•大雅匪棘其欲,遹追來。叶上淢,淢音侐。

“孝”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省從「」,象一小兒侍奉、扶持長者之狀,本義是孝順、孝敬,善於侍奉父母、長輩。

詳解: 金文從「」省從「」,象一小兒侍奉、扶持長者之狀,本義是孝順、孝敬,善於侍奉父母、長輩。「」字下面的「」實為老人所持的手杖,「」則以「」取代了手杖,則小子扶持長者的意味,其實十分鮮明。《說文》:「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其中所謂「子承老也」,所指的大底正是此意。《禮記.祭統》:「孝者,畜也。順於道,不逆於倫,是之謂畜。

  金文表示孝順,中山王方壺:「慈孝㝨(寬)惠」,《論語.學而》:「弟子入則孝,出則悌。」又表示敬奉、孝敬,尌仲簋蓋:「用亯(享)用孝」,「」是盛食物的器皿,表示用此簋來獻上美食,孝敬祖先。邿遣簋:「用追孝于其父母」,意謂追思、孝敬父母(唐鈺明)。

  戰國竹簡表示孝道,《郭店簡.老子丙》簡3:「六新(親)不和,安(焉)又(有)孝𡥝(慈)」。《郭店簡.唐虞之道》簡7:「愛親古(故)孝」。《郭店簡.六德》簡40:「始於孝弟(悌)」。《郭店簡.語叢三》簡8:「父孝子愛」。《上博竹書一.孔子詩論》簡26:「〈翏(蓼)莪〉又(有)孝志」,意謂〈蓼莪〉描寫子女有孝順父母的心意。《上博竹書二.容成氏》簡13:「孝羕(養)父母」。《上博竹書四.內豊》簡1:「君子之立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