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綮”文言文意思
“綮”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綮”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qìng/

“綮”字的古汉语解释

qǐng

名词 筋骨结合处。《庖丁解牛》:“肢经肯之未尝,而况大軱呼?”

“綮”国语辞典解释

名词
1.細緻的絲織品。《說文解字.糸部》「綮,致繒也。」 清.段玉裁.注:「凡細膩曰致,今之緻字也。」

2.古代官吏出行時用作前導的儀仗,戟上覆有赤黑色的繒衣套子。通「棨」例: 「綮戟」

qìng

名词
筋骨接合處。《集韻.去聲.徑韻》「綮,肯綮,筋肉結處也。」 《莊子.養生主》「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

“綮”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康里切集韻韻會遣里切正韻祛禮切,𠀤音啓。
說文㨖繒也。一曰徽幟信也,有齒。
玉篇戟衣也。
廣韻戟支。
 又集韻詰定切,音罄。肯,肋肉結處也。
莊子·養生主技經肯之未嘗。
 又集韻棄挺切,音謦。壹計切,音翳。義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