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纂”文言文意思
“纂”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纂(简繁同形)
拼音:zuǎn
“纂”字的古汉语解释
zuǎn
1.名词 赤色的丝带。《汉书·景帝纪》:“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
2.动词 聚集。《荀子·君道》:“纂论公察则民不疑。”
3.动词 编纂。《宋史·张昭传》:“藏书数万卷,尤好纂述。”
4.动词 通“缵”。继承。张衡《东京赋》:“况纂帝业而轻天位。”
“纂”国语辞典解释
zuǎn
名词1.紅色的絲帶。《說文解字.糸部》:「纂,似組而赤。」 清.段玉裁.注:「按:組之色不同,似組而赤者則謂之纂。」
2.婦女梳在頭後的髮髻。通「䰖」 。例: 「她頭上綰個纂。」
动词
1.編輯。《晉書.卷三〇.刑法志》:「時雖有蠲革,而舊律繁蕪,未經纂集。」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今且各纂詩律,麤為卷第。」
2.匯聚、招集。《晉書.卷一〇四.石勒載記上》:「勒纂兵戒期,將襲浚。」
3.繼承。通「纘」 。《禮記.祭統》:「獻公乃命成叔,纂乃祖服。」 《文選.張衡.東京賦》:「且夫挈缾之智,守不假器,況纂帝業而輕天位。」
“纂”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正韻作管切集韻韻會祖管切,𠀤音纘。說文似組而赤。
前漢·景帝紀錦繡纂組,害女紅者也。
又類篇一曰集也。
前漢·藝文志揚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訓纂篇。
又與纘通。
前漢·班固敘傳纂堯之緒。
又與攢通。
潘岳·笙賦歌棗下之纂纂。
註古咄喑歌曰:棗下何攢攢。攢,聚貌。纂與攢古字通。
集韻或作繤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