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文言文意思
“紫”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紫”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紫”字的古汉语解释

1.名词 紫色。《陌上桑》:“湘绮为下裙,绮为上襦。”

2.名词 紫色绶带。《芋老人传》:“或绾黄纡,或揽辔褰帷。”

【紫禁】皇帝的住处。

【紫陌】京城郊野的道路。

【紫气】宝物的光气或祥瑞之气。

“紫”国语辞典解释

名词
1.紅、藍合成的顏色。《論語.陽貨》「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

2.姓。如宋代有紫景望。

“紫”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將此切集韻蔣氏切,𠀤音呰。
說文帛靑赤色。
釋名,疵也,非正色。五色之疵瑕,以惑人者也。
論語不以爲褻服。
郉昺疏,北方閒色。
之奪朱也。
何晏註,閒色之好者。
 又水名。
史記·司馬相如傳淵在其北。
文穎曰:西河穀羅縣有澤,其水色。
 又姓。
廣韻何氏姓苑
 又同孳。
荀子·非十二子篇然洞然。
,與孳同。柔弱之貌。考證:〔釋名,疵也,非正色。正色之疵瑕,以惑人者也。〕 謹照原文正色之疵改五色之疵。〔又同絮。荀子·非十二子篇然洞然。,與絮同。〕 謹照原文兩絮字𠀤改孳。

“紫”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簡帛文字、小篆從「」,「」聲。金文、竹簡寫作「」,帛書、小篆改為上下結構,寫作「」。本義是紅色和藍色混合的一種顏色。

詳解: 金文、簡帛文字、小篆從「」,「」聲。金文、竹簡寫作「」,帛書、小篆改為上下結構,寫作「」。本義是紅色和藍色混合的一種顏色。《說文》:「紫,帛青赤色。《論語.陽貨》:「子曰:『惡紫之奪朱也。』」鄭玄注:「孔曰:朱,正色;紫,間色之好者。」成語「紅紫奪朱」或「紅紫亂朱」出於此,比喻以邪奪正、以下亂上。又指紫色的衣服或布帛。《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意指齊桓公愛穿紫色的衣服,於是全國都穿紫色的衣服。《後漢書.馮衍傳》:「懷金垂紫。」李賢注:「金謂印也,紫謂綬也。」「」是一種絲質的帶子,漢代只有公侯才會繫上紫綬;佩帶官印和繫着紫色的帶子,比喻地位顯赫。

  金文辭殘,疑用作本義。蔡侯殘鐘:「紫維」。

  竹簡用作本義,《包山楚簡.遣策》簡259:「一紫韋之帽。」「」即去毛加工而成的皮革;指一頂紫色的皮帽。《信陽楚簡》2組簡6:「紫緅之幕。」「」是黑中帶紅的顏色;意指紫緅兩色的帳幕。

  帛書用作本義,《馬王堆帛書.戰國縱橫家書》第212行:「齊紫,敗素也,而賈(價)十倍。」這句指齊國愛好紫色,有人用劣質的素色布帛染成紫色,結果獲利十倍。帛書又以「」為「」,《馬王堆帛書.養生方》第162行:「以汁煮茈(紫)威。」「紫威」即「紫葳」,是「凌霄花」的別名,是一種中草藥。

  中國古代以紫色代表尊貴,東漢劉向《列仙傳》:「老子西游,關令尹喜望見有紫氣浮關,而老子果乘青牛而過也。」傳說老子過函谷關前,函谷關的令尹見到有紫氣從東邊而來,知道將有聖人過關,果然見老子騎着青牛而來。這是成語「紫氣東來」的出處,比喻吉祥的徵兆。北京故宮又稱為「紫禁城」。在西方,紫色亦代表尊貴,因為古羅馬只有貴族穿着紫色的衣服。而自古以來,紫色在宗教中有特別的意義。《聖經》記載舊約時代以色列人的會幕和祭司的袍子都是紫色的。直到現在,天主教的主教的長袍和禮服仍以紫色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