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文言文意思
“禽”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禽(简繁同形)
拼音:qín
“禽”字的古汉语解释
qín
1.名词 鸟兽的总称。《三国志·魏书·华佗传》:“吾有一术,名曰五禽之戏:一曰虎,……五曰鸟。”
2.名词 鸟类的总称。《醉翁亭记》:“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3.动词 通“擒”。擒拿;擒捉。《赤壁之战》:“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禽荒】沉迷于畋猎。
【禽困覆车】犹言困兽斗。
【禽息鸟视】比喻养尊处优而益于世。
“禽”国语辞典解释
qín
名词1.鳥類的總稱。《爾雅.釋鳥》:「二足而羽謂之禽。」 例: 「家禽」 、「飛禽」 。《文選.謝靈運.登池上樓詩》:「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2.姓。如漢代有禽堅。
动词
捕捉。通「擒」 。《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
“禽”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巨今切韻會正韻渠今切,𠀤音琴。爾雅·釋鳥二足而羽謂之禽,四足而毛謂之獸。
白虎通禽,鳥獸總名,言爲人禽制也。
孔穎達云王用三驅失前禽,則驅走者亦曰禽。
于越志臨川吳澄問東隅吳正道禽獸二字,正道曰:禽卽獸也。曰:兩翼爲禽,四足爲獸,何以言。曰:禮不云乎,猩猩能言,不離禽獸。
又韻會鳥獸未孕曰禽。
又戰勝執獲曰禽。
左傳·僖三十三年外僕髠屯禽之以獻。通作擒。
又姓。
左傳魯大夫禽鄭。
高士傳禽慶。
又叶渠容切,音窮。
易林吉日車攻,田弋獲禽。宣王飮酒,以告嘉功。
又字彙補龍支切,音離。
魏志·和洽傳諡𥳑侯子禽。
“禽”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象捕獵用的有柄的網,卜辭用此字來表示擒獲,是「擒」的初文。甲骨文後來加注「今」為聲符,金文「禽」字皆從「今」聲。詳解: 甲骨文象捕獵用的有柄的網,卜辭用此字來表示擒獲,是「擒」的初文。甲骨文後來加注「今」為聲符,金文「禽」字皆從「今」聲。
甲骨文表示擒獲,《合集》10308:「禽(擒)鹿五十又六」。金文表示擒獲,多友鼎:「又(有)成事,多禽(擒)。」又表示被擒獲的俘虜,不其簋:「余來歸獻禽。」又用作人名。
甲骨文此字從文例來看皆應釋作「禽」。黃天樹指出,《合集》10273「……鹿……其禽(擒)」的「禽」字已加注「今」聲。證明田獵卜辭中沒有加注「今」聲的字形也應釋讀為「禽」。
林沄認為甲骨文此字是一形多用,它本身象田網,即是《說文》解作田網的「畢」字的初文。甲骨文文例又解作擒獲,故又是「禽」字,是「擒」的初文。參見「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