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文言文意思
“侵”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侵”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qīn

“侵”字的古汉语解释

qīn

1.动词 侵略;进攻。《冯婉贞》:“英法联军自海入。”

2.动词 侵犯;欺凌。《史记·游侠列传》:“豪暴凌孤弱。”

3.动词 侵蚀;侵夺。《答司马谏议书》:“以授之于有司,不为官。”

【侵晨】破晓;拂晓。

【侵轶】突龚;包抄。

【侵渔】侵夺吞没。

“侵”国语辞典解释

qīn

动词
1.強力進犯。例: 「侵略」「侵犯」「侵占」「入侵」《左傳.僖公四年》「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 《史記.卷一二四.游俠傳.序》「豪暴侵淩孤弱,恣欲自快。」

2.逼近。唐.杜牧〈旅宿〉詩: 「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 宋.陸游〈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詩: 「白髮無情侵老境,青燈有味似兒時。」

3.親近。《水滸傳》第三二回:「相貌堂堂強壯士,未侵女色少年郎。」

“侵”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正韻七林切集韻韻會千尋切,𠀤音駸。
說文漸進也。
 又朘削也。
春秋·胡傳聲罪緻討曰伐,潛師掠境曰
 又周禮·大司馬負固不服則之。
 又尋。
史記·武帝紀天子始巡郡縣,尋於泰山。
封禪書作浸尋。
郊祀志作寢尋。義同。
 又歲凶。
穀梁傳·襄二十四年五穀不登,謂之大
韓詩外傳一穀不升曰歉,二穀不升曰饑,三穀不升曰饉,四穀不升曰荒,五穀不升曰大
 又姓。
三輔決錄恭。
 又正韻七稔切,音寢。貌不揚也。
前漢·田蚡傳
師古曰:短小曰。亦作寢。

“侵”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從「」從「」從「」從數點(以◎表示),數點象水滴,會用帚和水刷洗牛之意(唐蘭、裘錫圭)。

詳解: 甲骨文從「」從「」從「」從數點(以◎表示),數點象水滴,會用帚和水刷洗牛之意(唐蘭、裘錫圭)。一說象手持帚驅趕、毆打牛之形(徐中舒)。

  甲骨文表示侵伐。「土方侵我田十人」。金文從「」從「」從「」,為小篆所本。金文用作人名,鐘伯侵鼎:「大(太)帀(師)鐘白(伯)侵」。

  《說文》:「漸進也。从人又持帚,若埽之進。又,手也。」段玉裁注:「《穀梁傳》曰:『苞人民,毆牛馬曰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