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文言文意思
“倭”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倭(简繁同形)
拼音:wō/wēi
“倭”字的古汉语解释
wō
名词 我国古代对日本的称呼。《后汉书·东夷传》:“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
wēi
见“逶迟”。
【逶迟】同“威迟”,绵延曲折的样子《诗经·小雅·四牡》:“四牡騑騑,周道倭。”
“倭”国语辞典解释
wō
名词中國對日本的舊稱。《漢書.卷二八.地理志下》:「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云。」 《南史.卷七九.夷貊傳下.東夷傳》:「其國近倭,頗有文身者。」
wēi
參見「倭遲」 條。wǒ
名词倭墮:髮髻歪在一側的髮式。《集韻.上聲.果韻》:「倭,倭墮,髻貌。」 《樂府詩集.卷二八.相和歌辭三.古辭.陌上桑》:「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
“倭”康熙字典解释
玉篇唐韻𠀤於爲切,音煨。說文順貌。
又倭遲,回遠貌。
詩·小雅周道倭遲。與逶迤,𨖿迆,委蛇,威遲,委移𠀤通。
又人名。魯宣公名倭。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烏禾切,音渦。
前漢·地理志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爲百餘國。
師古註魏略云:倭在帶方東南大海中,依山島爲國。度海千里,復有國,皆倭種。
又廣韻烏果切集韻鄔果切,𠀤音婐。倭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