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文言文意思
“亭”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亭”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tíng

“亭”字的古汉语解释

tíng

1.名词 古代设在路边供旅客停宿的公共房舍。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连短。”

2.名词 秦汉时基层行政单位。十里一亭,十亭一乡。《高祖还乡》:“你本身做长,耽几盏酒。”

3.名词 亭子;有顶无墙的建筑。《醉翁亭记》:“有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亭候】古代用来侦察、监视敌情的岗亭。

【亭亭】⒈耸立的样子。⒉独立高洁的样子。⒊山名,在山东泰安南。

【亭午】正午。

“亭”国语辞典解释

tíng

名词
1.秦漢時的地方治安機構。《史記.卷一〇九.李將軍傳》「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飲,還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廣。」

2.古代建在路旁的公家房舍,以便旅客投宿休息。唐.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詞: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3.守望敵情的處所。三國魏.王粲〈七哀詩〉三首之三:「登城望亭燧,翩翩飛戍旗。」

4.有頂無牆,供人憩息、觀賞的建築物,多築在花園或路旁。例: 「涼亭」「茅亭」 。宋.歐陽修〈醉翁亭記〉:「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5.一種供辦公或營業使用的小型房子。例: 「票亭」「郵亭」「電話亭」

“亭”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𠀤音庭。
說文民所安定也。
釋名停也。道路所舍,人停集也。
風俗通,留也,行旅宿會之所館也。
東觀漢紀衞䬃爲桂陽太守,鑿山通路,列置郵。
 又前漢·趙充國傳分屯要害,冰解漕下,繕鄕,浚溝渠。
 又長。
後漢·百官志十里一,十一鄕。有長持更板以劾賊,索繩以執賊。長舊名負弩,改爲長。或爲父。
揚子·方言楚東海之閒,父謂之公。
 又前漢·平帝紀因郵書以聞。
,行書之舍,卽今驛遞。
 又直也。
史記·五帝紀以征不
 又平也,均也。
前漢·酷吏傳張湯平疑法。
淮南子·原道訓味者,甘立而五味
 又,山名,在泰山下。
史記·封禪書黃帝封泰山,禪
 又,聳立貌。
太公·兵法高山盤石,其上
 又黃庭經九原之山何
猶心也。
 又毒,化育也。
老子·道德經之毒之。
謂品其形,毒謂成其質。
 又午。
孫綽·遊天台山賦羲和午,游氣高褰。
,至也。午,日中也。游氣,海氣也。褰,開也。言氣開見日也。一曰午卽直午之義。
 又古今注蜻蜓一名靑,色靑而大者是也。
 又水止曰。與渟同。
前漢·西域傳其水居。
 又韻補叶徒陽切。
班固·高祖泗水𥓓寸木尺土,無竢斯。揚威斬蛇,金精摧傷。

“亭”形意通解

略說: 甲金文疑從「」從「」,構形初義不明,郭沫若認為金文「」從「」省,「」聲。按金文「」與「」字所從有別,待考。

詳解: 甲骨文辭殘,用義不詳。金文表示止宿之所,陳純[父缶]:「格茲安陵亭」(釋文據郭沫若)。

  《說文》:「民所安定也。亭有樓,从高省,丁聲。」段玉裁注:「《風俗通》曰:亭,留也。蓋行旅宿會之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