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文言文意思
“交”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交(简繁同形)
拼音:jiāo
“交”字的古汉语解释
jiāo
1.动词 交叉;交错。《鸿门宴》:“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2.副词 交互;交相。《与朱元思书》:“疏条交映。”
3.动词 交换;互换。《左传·隐公三年》:“故周郑交质。”
4.动词 交接;交合。《促织》:“自昏达曙,目不交睫。”
5.动词 结交;交往。《赵威后问齐使》:“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
6.名词 交情;交谊。《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刭之交。”
7.名词 同盟;盟约。《谋攻》:“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过秦论》:“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8.名词 时间或空间的交接处。《左传·僖公五年》:“其九月十月之交乎?”
9.动词 接受。《水浒传》:“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10.副词 全;都。《报刘一丈书》:“闻者亦心计交赞之。”
11.名词 交州的省称。《孔雀东南飞》:“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交和】⒈互相和好,和合。⒉两军对垒。
【交交】⒈象声词,鸟鸣声。⒉鸟飞来飞去的样子。⒊交加错杂的样子。
【交通】⒈空间上的彼此通达。⒉交往;交游。⒊暗中勾结。⒋情感上的沟通交流。
【交游】⒈交际;交往。⒉有交往的朋友。
【交子】宋代发行的纸币。这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
“交”国语辞典解释
jiāo
动词1.足脛相交。《說文解字.交部》:「交,交脛也。」
2.縱橫錯雜。《孟子.滕文公上》:「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
3.相接、接觸。《楚辭.屈原.九歌.國殤》:「矢交墜兮士爭先。」 晉.孔坦〈與石聰書〉:「鋒鏑一交,玉石同碎。」
4.來往、往來相好。例: 「交際」 、「結交」 。《論語.學而》:「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5.兩性媾合。例: 「交配」 、「性交」 。《禮記.月令》:「旦不鳴,虎始交。」 《聊齋志異.卷一.賈兒》:「婦獨居,夢與人交。」
6.授與、付給。例: 「交付」 、「交代」 、「這件事交給他辦。」
7.使得、使令。通「教」 。唐.羅隱〈銅雀臺〉詩: 「祗合當年伴君死,免交憔悴望西陵。」 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二折:「我聽那先生說了這一會,交我也怕上來了。」
名词
1.相會的時候或地方。例: 「春夏之交」 、「湘鄂之交」 。《左傳.僖公五年》:「其九月、十月之交乎?」
2.朋友、友誼。例: 「至交」 、「刎頸之交」 。《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
3.買賣。例: 「今天成交多少數量?」
4.筋斗、跟頭。同「跤」 。例: 「跌交」 、「摔了一交」 。
5.姓。如周代有交父彞。
副词
1.雜合、一齊。例: 「水乳交融」 、「雷電交作」 、「風雨交加」 、「飢寒交迫」 。
2.互相、彼此。例: 「交談」 、「交戰」 、「交流」 。《國語.越語下》:「君臣上下交得其志,蠡不如種也。」
“交”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𠀤音郊。小爾雅俱也。
廣韻共也,合也。
易·泰卦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又友也。
易·繫辭上交不諂,下交不凟。
禮·郊特牲爲人臣者無外交,不敢貳君也。
又交交,鳥飛貌。
詩·秦風交交黃鳥。
又交加,參錯也。
前漢·劉向傳章交公車。
又州名,南越地,漢置交州。
書·堯典申命羲叔宅南交。
蔡傳南交,南方交趾地。
又衣領也。
揚子·方言衿謂之交。
又同蛟。
前漢·高帝紀則見交龍於上。
史記作蛟。
又同鵁。
司馬相如·上林賦交精旋目。卽鵁鶄。考證:〔揚子·方言衿之謂交。〕 謹照原文改衿謂之交。
“交”形意通解
略說: 「交」字象一人雙腿交叉,本義為交叉。詳解: 「交」字的甲、金、篆文之構形乃「大」字的變體,其字象一人雙手伸展,兩腿交叉之形,本義為雙腿交叉。《說文》:「交,交脛也,從大,象交形。凡交之屬皆从交。」
甲骨文舊釋作「交」的字,部分與「黃」字相混,參裘錫圭〈說卜辭中的焚巫尪與作土龍〉。甲骨文疑用作氏族名。
金文用作氏族徽號,交鼎鼎:「交鼎。」傳世典籍寫作「絞」,《左傳.哀公二年》:「春,伐邾,將伐絞,鄰人愛其土,故賂以漷沂之田而受盟。」杜預注:「絞,邾邑。」《地名攷略》:「在今滕縣北。」
戰國竹簡指交往,《上博竹書一.性情論》簡25-26:「同方而交,㠯(以)道者也;不同方而交,㠯(以)古(故)者也。」意謂志向相同的人互相交往,是因為道的緣故;志向不同的人互相交往,是出於特定目的(季旭昇)。又可讀為「校」,《郭店楚簡.魯穆公問子思》簡6:「夫為其君之古(故)殺其身者,交(校)彔(祿)雀(爵)者也。」《廣雅.釋言》:「效,考也。」王念孫疏證:「效之言校也。」全句指為君主的緣故而被殺的人,是計較俸祿爵位的人。
傳世文獻「交」多指交錯,或指結交。吳語中「交」相當於「的」,陸澹安《小說詞語匯釋》:「『交」字在吳語中等於『的』字。」《海上花列傳》第五回:「耐哚慢慢交用。」「慢慢交用」即「慢慢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