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峤”文言文意思
“峤”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嶠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jiào/qiáo
“峤”字的古汉语解释
qiáo
名词 尖而高的山。《采草药》:“岭峤微草,凌冬不雕。”《游黄山记》:“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
“峤”国语辞典解释
jiào
名词高而尖的山。唐.張說〈遊洞庭湖〉詩: 「平湖曉望分,仙嶠氣氛氳。」 《西遊記》第四九回:「鼻準高隆如嶠聳。」
“峤”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渠廟切,音轎。爾雅·釋山山銳而高嶠。
集韻一曰石絕水。
又山名。
列子·湯問篇渤海之東,其中有五山焉,二曰員嶠。
又集韻山逕也。
顏延之·侍遊曲阿後湖詩山祗蹕嶠路。
又廣韻巨嬌切集韻類篇韻會渠嬌切。
正韻祁堯切,𠀤音喬徐鉉曰古通用喬。
詩·周頌及河喬嶽。
集韻或作㠐。考證:〔爾雅·釋山山銳而高曰嶠。〕 謹照原文省曰字。〔又陵絕水曰嶠。〕 謹按爾雅無此文,照集韻原文改作:集韻一曰石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