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文言文意思
“岭”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岭”字

繁体:简化方式:因形代替

拼音:lǐng/líng

“岭”字的古汉语解释

lǐng

1.名词 小而尖的山,也泛指山岭、山峰。《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

2.名词 专指五岭山脉。《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幸大雪逾,被南越中数州。”

【岭南】⒈泛指五岭以南地区,今广东省。⒉唐代行政区域名,范围大致包括今广东、广西两区。

“岭”国语辞典解释

lǐng

名词
1.有道路可通的山頂。晉.王羲之〈三月三日蘭亭詩序〉:「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2.連綿不斷的山。例: 「北嶺」「大興安嶺」「南嶺」「秦嶺」 。宋.蘇軾〈題西林壁〉詩: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無一同。」

3.大陸地區五嶺的簡稱。《漢書.卷九五.南粵傳》「士卒大疫,兵不能隃嶺。」 《晉書.卷九〇.良吏傳.吳隱之傳》「朝廷欲革嶺南之弊,隆安中,以隱之為龍驤將軍。」

“岭”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𠀤郎丁切,音零巆,山深貌。
 又山名。
唐·元結·閔中樂府中而登玉峰。(嶺)〔古文〕阾唐韻良郢切集韻正韻里郢切韻會里整切,𠀤音領。說文山道也。廣韻山坡也。正字通山之肩領,可通道路者。裴潛廣州記大庾,始安,臨賀,桂陽,揭陽,爲五嶺。鄧德明·南康記大庾,桂陽,騎田,九眞,都龎,臨賀,萌渚,始安,越城,爲九嶺。沈約詩置嶺白雲閒。
 又通作領。前漢·嚴助傳輿轎而踰領。
 又叶離珍切,音陵。王褒·九懷駕元螭兮北征,曏吾路兮蔥嶺。連五宿兮建旄,揚氛氣兮爲旌。

“岭”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為山道。

詳解: 從「」,「」聲,本義為山道。《說文新附》:「山道也。从山,領聲。」 南朝宋謝靈運〈登上戍石鼓山〉:「日末澗增波,雲生嶺逾疊。」黃節注:「嶺,山道也。

  「」可表示山峰。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也表示相連的山。《文選‧孫綽〈游天臺山賦〉》:「或倒景於重溟,或匿峰於千嶺。」李周翰注:「直上孤立曰峰,平高而長曰嶺。

  「」亦特指五嶺。《史記‧南越列傳》:「會暑溼,士卒大疫,兵不能踰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