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文言文意思
“峰”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峰(简繁同形)
拼音:fēng
“峰”字的古汉语解释
fēng
1.名词 山顶。《与朱元思书》:“争高直指,千百成峰。”《醉翁 记》:“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峰”国语辞典解释
fēng
名词1.高而尖的山頭。例: 「頂峰」 、「高峰」 、「顛峰」 。宋.蘇軾〈題西林壁〉詩: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總不同。」
2.形似山頭高起的部分。例: 「駝峰」 、「波峰」 。
“峰”康熙字典解释
集韻同峯。“峰”形意通解
略說: 從「山」,「夆」聲。本義是山的頂端。詳解: 從「山」,「夆」聲。本義是山的頂端。《說文》:「峯,山耑也。从山,夆聲。」「峯」又作「峰」,上下結構與左右結構相同。《集韻.鍾韻》:「峯,或書作峰。」如《文選.謝靈運〈於南山往北山經湖中瞻眺〉》:「朝旦發陽崖,景落憩陰峰。」《魏書.崔挺列傳》:「州治舊掖城,西北數里有斧山,峰嶺高峻,北臨滄海,南望岱嶽,一邦遊觀之地也。」唐代李白〈蜀道難〉:「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峰」引申指狀如山峰之物。如唐代杜甫〈麗人行〉:「紫駝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盤行素鱗。」北宋柳永〈雪梅香〉:「想佳麗,別後愁顏,鎮斂眉峰。」《西遊記》第26回:「那行者見說無方,卻就眉峰雙鎖,額蹙千痕。」
「峰」還表示學問或技藝達到很高的境界。如《世說新語.文學》:「不知便可登峰造極不?然陶練之功,尚不可誣。」清代顧炎武《亭林文集.與人書》「君詩之病在於有杜,君文之病在於有韓、歐,有此蹊徑於胸中,便終身不脫依傍二字,斷不能登峰造極。」
「峰」曾作量詞,如《魏書.西域列傳》:「正平元年,遣使獻一峰黑橐駝。其國東有山,名郁悉滿,山出金玉,亦多鐵。」北宋陶穀《清異錄.地理》:「契丹東丹王突,買巧石數峰,目為空青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