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崎”国语辞典解释
qí
參見「崎嶇」 條。“崎”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去奇切集韻韻會丘奇切,𠀤音敧。說文險也。本作𢼨。从危,攴聲。今文作崎。
玉篇崎嶇,山路不平也。
張衡·南都賦上平衍而曠蕩,下蒙蘢而崎嶇。
又集韻渠羈切,音奇。義同。
又去綺切,音錡。巋崎,山貌。一曰不安貌。
王褒·洞簫賦徒觀其傍山側兮,則嶇嶔巋崎。
又叶去何切,音苛。
司馬相如·上林賦深林巨木,嶄嚴嵾嵳。九嵕嶻嶭,南山峩峩。岩陁甗錡,嶊萎崛崎。
又集韻於宜切,音漪。地名。上黨崎氏阪。
又渠希切,音祈。曲岸也。○按上黨陭氏本作陭,不必改从山。
又訓曲岸,與石部碕字音義𠀤同,重出,俱不可从。
正字通陭隑埼碕𠀤通。
“崎”形意通解
略說: 從「山」,「奇」聲。「崎」表示傾側貌。詳解: 從「山」,「奇」聲。「崎」表示傾側貌。《廣雅.釋訓》:「崎嶇,傾側也。」王念孫疏證:「崎與嶇皆傾側貌也。」如戰國宋玉〈高唐賦〉:「磐石險峻,傾崎崖隤。」《楚辭.王褒〈九懷.昭世〉》:「忽反顧兮西囿,睹軫丘兮崎傾。」
「崎嶇」形容山路不平。《玉篇.山部》:「崎,崎嶇,山路不平。」如《潛夫論.浮侈》:「夫檽梓豫章,所出殊遠,又乃生於深山窮谷,經歷山岑,立千步之高,百丈之谿,傾倚險阻,崎嶇不便」東晉陶淵明〈歸去來辭〉:「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參見「嶇」。
「崎嶇」引申表示困厄、經歷險阻。如《史記.燕召公世家》:「燕外迫蠻貉,內措齊、晉,崎嶇彊國之閒,最為弱小,幾滅者數矣。」唐代鮑防〈問津臺賦〉:「撫川陸之難險,憫人世之崎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