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文言文意思
“冯”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馮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féng/píng
“冯”字的古汉语解释
píng
1.形容词 盛;大。屈原《天问》:“康回冯怒。”
2.形容词 烦闷。严忌《哀时命》:“愿舒志而抽冯兮。”
3.动词 登。《荀子·宥坐》:“百仞之山而竖子冯而游焉。”
4.动词 欺凌。《左传·襄公十三年》:“小人伐其技,以冯君子。”
5.动词 涉水。《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6.动词 依靠;依据。《左传·哀公七年》:“冯恃其众。”上述
1.至
6.后来都写作“凭(憑)”
féng姓。
【冯尸】死者将敛时,生者触摸尸体的一种仪式。
【冯翼】空濛的样子。
【冯夷】传说的的黄河之神。
“冯”国语辞典解释
féng
名词姓。如春秋時鄭國有馮簡子,漢代有馮衍。
píng
动词1.馬跑得很快。《說文解字.馬部》:「馮,馬行疾也。」
2.徒步涉水。《詩經.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
3.侵犯。《周禮.夏官.大司馬》:「馮弱犯寡,則眚之。」 《左傳.襄公十三年》:「君子稱其功以加小人,小人伐其技以馮君子。」
4.登、乘。《楚辭.屈原.九章.悲回風》:「馮崑崙以瞰霧兮,隱岷山以清江。」 宋.蘇軾〈赤壁賦〉:「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
5.依據、依靠。通「憑」 。《漢書.卷四三.酈食其傳》:「韓信聞食其馮軾下齊七十餘城,乃夜度兵平原襲齊。」
副词
大、盛。《左傳.昭公五年》:「今君奮焉,震電馮怒。」 《楚辭.屈原.天問》:「鮌何所營,禹何所成,康回馮怒,墜何故以東南傾?」
“冯”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扶冰切集韻韻會皮冰切,𠀤音憑。說文馬行疾也。
又玉篇乗也,陵也,登也。
易·泰卦包荒用馮河。
疏用馮河者,無舟渡水,馮陵於河,是頑愚之人。此九二能包含容受,故曰用馮河也。
爾雅·釋訓馮河,徒涉也。
疏小雅小旻,不敢馮河。毛傳云:馮,陵也。然則空涉水陵波而渡,故訓馮爲陵也。
又周禮·夏官·大司馬馮弱犯寡則眚之。
註馮,謂乗陵也。
又馮馮,牆堅聲。
詩·大雅削屢馮馮。
傳削牆鍛屢之聲馮馮然。
朱傳削屢,牆成而削治重複也。馮馮,牆堅聲。
又借爲馮依字。
詩·大雅有馮有翼。
傳可馮依,以爲輔翼也。
又揚子·方言馮,怒也。楚曰馮。
註馮,恚盛貌。
左傳·昭五年今君奮焉,震𩃓馮怒。
又恃也,矜也。
史記·伯夷傳衆庶馮生。
註馮者,恃也。言衆庶之情,蓋馮恃矜其生也。
又莊子·盜跖篇富人侅溺於馮氣,若負重行而上也。
註呂吉甫曰:馮,恃多資氣驕滿也。舊註馮讀如憤,非。
又不滿之意。
張衡·西京賦惟帝王之神麗,懼尊𤰞之不殊。雖斯宇之旣坦,心猶馮而未攄。
註宮室神嚴,所以別尊𤰞,故此宇雖寬坦,心未攄散也。
又古郡名。
前漢·地理志左馮翊註,故秦內史,太初元年更名。
又馮乗縣,屬蒼梧郡。
又官名。
周禮·春官·宗伯馮相氏。
註馮,乗也,相視也。
又馮夷,神名。
又集韻披耕切,音怦。馮,閎大也。一曰虛廓。
又唐韻房戎切集韻韻會符風切正韻符中切,𠀤音逢。
玉篇姓也。
韻會鄭馮𥳑子。
又集韻皮命切,音病。據也。
又父吻切。與憤同。懣也。考證: 〔爾雅·釋訓馮河,徒涉也。疏小雅小旻,不敢馮河。毛傳云,馮,陵也。然則豈涉水陵波而渡,故訓馮爲陵也。〕 謹照原文豈涉水改空涉水。〔張衡·西京賦心猶馮而未慮。〕 謹照原文未慮改未攄。〔又郡名。前漢·地理志左馮翊。〕 謹照原文左馮翊下增註字。
“冯”形意通解
略說: 從「馬」,「冫」聲,本義為馬行疾。詳解: 從「馬」,「冫」聲,本義為馬行疾。《說文》:「馬行疾也。从馬,冫聲。」段玉裁注:「馬行疾馮馮然,此馮之本義也。」《六書故‧動物一》:「馮,馬行疾蹄聲。」
「馮」可表示盛大。《集韻‧蒸韻》:「馮,盛也。」 《左傳‧昭公五年》:「今君奮焉震電馮怒,虐執使臣,將以釁鼓,則吳知所備矣。」杜預注:「馮,盛也。」
「馮」也表示欺凌。《周禮‧夏官‧大司馬》:「馮弱犯寡則眚之。」鄭玄注:「馮,猶乘陵也。言不字小而侵侮之。」
「馮」亦表示登、乘。《玉篇馬部》:「馮,乘也;登也。」 《荀子‧宥坐》:「數仞之牆而民不踰也,百仞之山而豎子馮而游也。」
「馮」還表示徒涉、蹚水。《詩‧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 《呂氏春秋‧安死》引此詩高誘注:「無兵搏虎曰暴,無舟渡河曰馮。」
「馮」在簡帛文字中通作「鳳」,如《馬王堆‧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第121行:「昔者皇天使馮(鳳)下道一言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