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文言文意思
“准”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准”字

拼音:zhǔn

“准”字的古汉语解释

zhǔn

1.名词 一种测量水平面的器具。《汉书·律历志上》:“者,所以揆平取正也。”

【引】测量。《汉书·沟洫志》:“令水工高下,开大河上领。”

2.名词 标准;准则。《荀子·致士》:“程者,物之也。”

3.名词 鼻子。《后汉书·光武帝纪》:“美须眉,大口,隆。”

“准”国语辞典解释

zhǔn

动词
1.允許。例: 「准許」「上課不准遲到。」

2.確定。例: 「准於某日上任。」

3.依據。例: 「准某部公函。」

4.比照。例: 「准前例科罪。」

5.折算、相抵。元.關漢卿《竇娥冤.楔子》「我有心看上他與我家做個媳婦,就准了這四十兩銀子,豈不兩得其便。」

形容词
類比的、將來的。通「準」例: 「准尉」

zhǔn

形容词
1.平。《說文解字.水部》「準,平也。」 清.段玉裁.注:「謂水之平也。天下莫平於水。」

2.將來的、即將成為的。例: 「準新娘」「準女婿」「準博士」

3.可作為法則的。例: 「準則」

副词
1.正確、精確。例: 「瞄準目標」「猜得準」

2.一定、肯定。例: 「到時他準會來的!」

动词
1.取法、仿效。《文選.左思.詠史詩八首之一》「著論準過秦,作賦擬子虛。」 《新唐書.卷八五.竇建德傳》「始都樂壽,號金城宮,備百官,準開皇故事。」

2.預備。例: 「準備」

3.測量、衡量。《宋史.卷三三八.蘇軾傳》「軾始至潁,遣吏以水平準之,淮之漲水高於新溝幾一丈。」

4.依照、比照。多用於文書中。例: 「準用」 。也作「准」

名词
1.古代測量水平的器具。《漢書.卷二一.律曆志上》「準者,所以揆平取正也。」

2.法度、法則。例: 「標準」《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以道德為麗,以仁義為準。」

3.箭靶、射的。例: 「準的」

4.鼻子。《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五.灤陽消夏錄五》「所蓄犬,忽人立怒號,兩爪抱持齧婦面,裂其鼻準,併盲其一目。」

“准”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𠀤俗準字。
正字通字林準與同。正韻軫韻準二字𠀤存,當卽準字重文。(準)唐韻正韻之允切集韻韻會主尹切,𠀤肫上聲。說文平也。前漢·律歷志繩直生準。準者,所以揆平取正也。書·立政準人。正義準人,正法之人,謂士官。
 又均也。禮·月令先定準直。正義謂輕重平均。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權之然後準之。謂準擊平正之也。
 又平準,漢官名。武帝置平準官,籠天下鹽鐵。
 又則也,倣也。易·繫辭易與天地準。
 又樂器,漢京房所作,以定律數。 亦作莊子·天道篇平中準,大匠取法焉。字林準與準同。
 又唐韻職悅切集韻韻會正韻朱劣切,𠀤音拙。史記·高祖本紀隆準而龍顏。服虔曰:準,頰權也。文穎曰:準,鼻也。
 又集韻數軌切正韻式軌切,𠀤音水。亦平也。一曰車轅脊不停水。
(準)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準之,然後量之。謂準擊平正之也。〕 謹按註係上句權之然後準之之註。謹將改準之然後量之句,改爲權之然後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