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文言文意思
“凄”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凄(简繁同形)
拼音:qī
“凄”字的古汉语解释
qī
1.形容词 冷;寒冷。《左传·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2.形容词 凄凉;冷清。《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3.动词 伤感;悲伤。《祭妹文》:“旧事填膺,思之凄梗。”
【又】<动使动>使悲伤;使伤感。《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国语辞典解释
qī
形容词1.雲雨興起的樣子。《說文解字.水部》:「淒,雨雲起也。」
2.寒冷。例: 「淒風苦雨」 。《詩經.邶風.綠衣》:「絺兮綌兮,淒其以風。」 唐.陸海〈題奉國寺〉詩: 「新秋夜何爽,露下風轉淒。」
3.悲傷。通「悽」 。唐.李白〈折楊柳〉詩: 「美人結長想,對此心淒然。」 清.洪昇《長生殿》第二六齣:「淒涼,帶麩連麥,這飯兒如何入嗓?」
qī
形容词悲傷、悲痛。《說文解字.心部》:「悽,痛也。」 例: 「悽慘」 、「悲悽」 。《楚辭.屈原.遠遊》:「意荒忽而流蕩兮,心愁悽而增悲。」 《文選.江淹.別賦》:「是以行子腸斷,百感悽惻。」
“凄”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七稽切集韻韻會千西切正韻此西切,𠀤音妻。玉篇寒也。
韻會通作淒。詩淒其以風。嚴氏曰:淒旁加二點,从仌,冰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