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文言文意思
“凝”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凝(简繁同形)
拼音:níng
“凝”字的古汉语解释
níng
1.动词 结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潮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动词 凝固不动。《琵琶行》:“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睇】集中目力看。
【凝妆】盛装打扮。
“凝”国语辞典解释
níng
动词1.液體結成固體或氣體變成液體。例: 「凝結」 。《易經.坤卦.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 唐.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詩: 「幕中草檄硯水凝。」
2.聚集、凝集。例: 「凝聚」 。唐.王勃〈滕王閣序〉:「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宋.歐陽修〈漁家傲.九月霜秋秋已盡〉詞: 「雲欲凝,雁來應有吾鄉信。」
3.成、形成。《書經.皋陶謨》:「撫于五辰,庶幾其凝。」 漢.孔安國.傳:「凝,成也。」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原道》:「龍鳳以藻繪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
4.鞏固。《荀子.議兵》:「兼并易能也,唯堅凝之難焉。」
5.止、停。唐.孫處玄〈句〉詩: 「日側南澗幽,風凝北林暮。」 宋.盧祖皋〈望江南.疏雨過〉詞: 「因看胡蝶著雙飛,凝扇立多時。」
副词
1.注意力專注或集中。例: 「凝思」 、「凝望」 。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當時乍見驚心目,凝視諦聽殊未足。」
2.徐緩。《文選.謝朓.鼓吹曲》:「凝笳翼高蓋,疊鼓送華輈。」 唐.白居易〈長恨歌〉:「緩歌謾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形容词
1.盛美、華麗。唐.韓愈〈幽懷〉詩: 「凝妝耀洲渚,繁吹蕩人心。」
2.肅重、莊嚴。《淮南子.兵略》:「湫漻如秋,典凝如冬。」 《新唐書.卷一二四.宋璟傳》:「璟風度凝遠,人莫涯其量。」
“凝”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正韻魚陵切韻會疑陵切,𠀤觺平聲。說文水堅也。本作冰。从水从仌。
徐曰俗作凝。今文从俗。
易·坤卦履霜堅冰,隂始凝也。
又增韻成也,定也。
書·臯陶謨庶績其凝。
易·鼎卦君子以正位凝命。
註嚴整貌。
又謝玄暉鼓吹曲凝笳翼高蓋。
李註徐聲引調謂之凝。
又唐韻牛𩜁切集韻韻會牛孕切,𠀤觺去聲。止水也。
又叶鄂力切。觺入聲。
楚辭·大招天白顥顥,寒凝凝只。䰟乎無往,盈北極只。
註凝凝,冰凍貌。
又韻會或作疑。
詩·大雅靡所止疑。
註音屹。疑,讀如儀禮疑立之疑,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