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文言文意思
“宁”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寧简化方式:因形代替
拼音:níng/nìng/zhù
“宁”字的古汉语解释
níng
1.形容词 安宁;安定。《捕蛇者说》:“虽鸡狗不得宁焉。”
2.动词 探望;省视(父母)。《项脊轩志》:“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
3.动词 安葬。《祭妹文》:“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地。”
nìng
1.副词 岂;难道。《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副词 宁可;宁愿。《屈原列传》:“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宁帖】心情平和安稳。
【宁渠】哪里;怎样,意犹“庸讵”。
“宁”国语辞典解释
zhù
名词大門與屏風之間。《爾雅.釋宮》:「門屏之間謂之宁。」
níng
形容词安定。例: 「安寧」 。《詩經.小雅.常棣》:「喪亂既平,既安且寧。」 《遼史.卷三一.營衛志上》:「隨陽遷徙,歲無寧居。」
动词
1.省視、問安。例: 「歸寧」 。唐.韓愈〈贈張童子序〉:「童子請於其官之長,隨父而寧母。」
2.回家。《喻世明言.卷二六.沈小官一鳥害七命》:「沈昱并原告人,寧家聽候。」
3.平息。唐.李嶠〈為水潦災異陳情表〉:「以寧眾口之囂謗,以答三靈之譴咎。」
副词
1.情願、寧願。表示選擇後的結果。例: 「寧可」 、「寧死不屈」 、「寧缺毋濫」 。《論語.八佾》:「禮與其奢也,寧儉。」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吾寧鬥智,不能鬥力。」
2.豈、難道。《戰國策.趙策三》:「十人而從一人者,寧力不勝,智不若耶?」 唐.王勃〈滕王閣序〉:「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
3.乃、竟然。《詩經.大雅.瞻卬》:「心之憂矣,寧自今矣。」 《三國志.卷二七.魏書.徐胡二王傳.胡質》:「胡通達,長者也,寧有子孫不?」
名词
清朝以南京為江寧府治,故簡稱為「寧」 。例: 「寧漢分裂」 。今稱為「京」 。
助词
語氣助詞,無義。例: 「寧耐」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賓至如歸,無寧菑害。」
nìng
名词姓。如周代有甯越。
níng
动词願、盼望。通「寧」 。《說文解字.用部》:「甯,所願也。」 例: 「甯可」 、「甯願」 。《漢書.卷二二.禮樂志》:「穰穰復正直往甯。」 唐.顏師古.注:「甯,願也。言獲福既多,歸於正道,克當往日所願也。」
nìng
名词姓。如漢代有寧成。
“宁”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直呂切集韻韻會展呂切,𠀤音佇。爾雅·釋宮門屛之閒謂之宁。
禮·曲禮天子當宁而立。
註門內屛外,人君視朝所宁立處。
又集韻通作著。
詩·齊風俟我于宁乎而。今作著。
又廣韻直魚切集韻韻會正韻𨻰如切,𠀤音除。義同。
又說文宁辨積物也。象上隆四周之形。○按積物,與爾雅正意相背。韻會六麌分註。考證:〔說文宁辦積物也。〕 謹照原文辦改辨。
“宁”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從「宀」從「皿」從「丂」,金文加從「心」,或不從「丂」作「寍」,「寧」、「寍」古本一字。「丂」象枝柯之形,「皿」象器皿形,「宀」象房屋形,象器皿置於屋下之形,會室家之安(徐中舒)。詳解: 甲骨文從「宀」從「皿」從「丂」,金文加從「心」,或不從「丂」作「寍」,「寧」、「寍」古本一字。「丂」象枝柯之形,「皿」象器皿形,「宀」象房屋形,象器皿置於屋下之形,會室家之安(徐中舒)。一說意會人有居室、有飲食,自必心安。晉姜鼎字形「丂」變為「于」,與《睡虎地秦簡.日書乙種》字形相同。
甲骨文表示安靜、安寧,又用作地名。金文表示安寧,中山王圓壺:「霖霖流涕,不敢寧處」。《左傳.昭公十八年》:「不敢寧居」。表示慰問,盂爵:「王令(命)盂寧鄧白(伯)。」表示寧願,中山王鼎:「寡人聞之,與其溺於人也,寧溺於淵。」《大戴禮記.武王踐阼》:「與其溺於人也,寧溺於淵。溺於淵猶可游也,溺於人不可救也。」又用作人名和地名。
《說文》:「寧,願詞也。从丂寍聲。」《說文》:「寍,安也。从宀,心在皿上。人之飲食器,所以安人。」段玉裁注:「寍,此安寧正字,今則寧行而寍廢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