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佞”文言文意思
“佞”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佞(简繁同形)
拼音:nìng
“佞”字的古汉语解释
nìng
1.形容词 有才能的;能说会道。《论语·公治长》:“雍也而不佞。”
2.形容词 巧言谄媚。《论衡·答佞》:“何必为佞以取富贵。”
【佞巧】逢迎讨好;奸诈机巧。
【佞人】善于巧言取宠、阿谀奉承的人。
【佞史】歪曲事实,满是谄词的历史记载。
【佞幸】因巧言奉承而得到宠幸。
“佞”国语辞典解释
nìng
名词1.才、才能。常為自謙之詞。《左傳.僖公十五年》:「寡人不佞,能合其眾而不能離也。」 宋.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一書〉:「臣不佞,自少有驅馳四方之志。」
2.善於花言巧語巴結的人。例: 「奸佞」 、「邪佞」 。《喻世明言.卷四〇.沈小霞相會出師表》:「詩中有借虜除佞之語,意在不軌。」
动词
1.巧言善辯、諂媚。例: 「佞諂」 。《史記.卷一二五.佞辛傳.韓嫣傳》:「嫣善騎射,善佞。」
2.迷惑、困惑。唐.元稹〈和李校書新題樂府.立部伎〉:「奸聲入耳佞人心,侏儒飽飯夷齊餓。」
3.沉迷於、迷戀。例: 「佞佛」 。《晉書.卷七七.何充傳》:「二郗諂於道,二何佞於佛。」 清.葉德輝《書林清話.卷一〇.藏書偏好宋元刻之癖》:「此則佞宋之癖,入於膏肓。」
形容词
善於巧辯奉承的。例: 「佞人」 、「佞臣」 。《史記.卷四.周本紀》:「石父為人佞巧,善諛好利,王用之。」
“佞”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乃定切,音甯。才也。故自稱不才曰不佞。晉語夷吾不佞。
又巧諂捷給也。
論語焉用佞。
博物志堯時有指佞草,佞人入朝則屈而指之。
又韻補叶奴經切,音寧。
夏侯湛·抵疑猗靡容悅,出入崎傾。逐巧點姸,嘔喁辯佞。
說文巧讇,高材也。从女信省。
徐鉉曰女子之信,近於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