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文言文意思
“逢”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逢(简繁同形)
拼音:féng
“逢”字的古汉语解释
féng
1.动词 遭遇。《涉江》:“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2.动词 遇到;遇见。《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3.动词 迎接。《孔雀东南飞》:“蹑履相逢迎。”《滕王阁序》:“千里逢迎,高朋满坐。”
4.动词 迎合;讨好。《孟子·告子》:“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逢占】预测。
“逢”国语辞典解释
féng
动词1.遭遇、碰上。例: 「逢年過節」 。《詩經.邶風.柏舟》:「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2.遇見。例: 「相逢」 、「久別重逢」 。
3.用言語或行動討好別人。例: 「逢迎」 。《孟子.告子下》:「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惡。」 《遼史.卷一〇一.蕭胡篤傳》:「胡篤長于騎射,見天祚好游畋,每言從禽之樂,以逢其意。」
名词
姓。如漢代有逢萌。
péng
<擬>參見「逢逢」 條。
名词
姓。如夏朝有逢蒙。
“逢”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𠀤符容切,音縫。說文遇也。从辵,峯省聲。
正韻値也。
左傳·宣三年不逢不若。
書·洪範子孫其逢吉。
又正韻迎也。
揚子·方言逢、迎,逆也。自關而西。或曰迎,或曰逢。
又逆也。
前漢·東方朔傳逢占射覆。
註逆占事,猶言逆刺也。
又大也。
禮·儒行衣逢掖之衣。
註衣掖下寬大也。
又閼逢,歲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甲曰閼逢。
註言萬物鋒芒欲出,壅遏未通也。
又與縫通。
禮·玉藻深衣縫齊倍要。
註縫,或爲逢。
又有逢,國名。
左傳·昭二十年有逢伯陵因之。
註逢伯陵,殷諸侯。
又姓。齊逢丑父。
又廣韻韻會蒲蒙切集韻正韻蒲紅切,𠀤音蓬。鼓聲也。
詩·大雅鼉鼓逢逄。
又前漢·司馬相如傳封禪書大漢之德,逢涌原泉。
註逢讀若㷭,言如熢火之升,原泉之流。
又叶符方切,音房。
韓愈詩蕭條千萬里,會合安可逢。叶上江、下鄕。◎按从夅者,音龎。从夆者,音縫、音蓬。
顏氏家訓逄、逢之別,豈可雷同。考證:〔符容切,音蓬。〕 謹按逢在冬韻,蓬在東韻,逢字不音蓬,謹照廣韻逢字同音之字改爲縫。〔爾雅·釋歲太歲在甲曰閼逢。〕 謹照原書釋歲改釋天。
“逢”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從「彳」從「夆」,「夆」亦是聲符。「夆」從「夂」,象迎面走來的腳,「丰」是聲符,「彳」象道路,本義是路上相遇、相逢。詳解: 甲骨文從「彳」,「夆」亦聲,象在路上迎頭相遇。《說文》:「逢,遇也。从辵,峯省聲。」從迎面相逢引申有迎接之義,《方言》:「逢、逆,迎也。自關而東曰逆,自關而西或曰迎,或曰逢。」王維〈與盧象集朱家〉:「主人能愛客,終日有逢迎。」「逢」字進一步引申,有迎合、討合之義,《孟子.告子下》:「長君之惡其罪小,逢君之惡其罪大。」趙岐注:「君之惡心未發,臣以諂媚逢迎之,而導君為非,故曰罪大。」意思是說君主有惡行,臣下加以助長,這罪行還小;君主有惡行,臣下加以逢迎,給他找出理據,使他無所忌憚,這罪行可大了(楊伯峻)。
金文或加從「廾」,象雙手之形,是「逢」的增繁之形,孫常敍認為「逢」所從的「丰」和「廾」象雙手搬動泥土,掩蓋樹根,會兩相踫合之意,故有相遇、相逢義。按此說並無確據,姑備一說。
甲骨文用作地名,《合集》36914:「才(在)逢」。
金文表示適逢、踫上,中山王圓壺:「逢郾(燕)亡(無)道」,表示適逢燕國政治紛亂,不行正道。《詩.王風.兔爰》:「我生之後,逢此百凶。」
戰國竹簡表示遇上,《郭店簡.唐虞之道》簡14:「聖以遇命,仁以逢時」。意謂聖明而遇上天命,仁愛而恰逢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