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国语辞典解释
yíng
动词1.接。例: 「迎接」 、「送往迎來」 。《儀禮.士昏禮》:「主人如賓服迎于門外。」 宋.王安石〈白溝行〉:「白溝河邊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
2.奉承。例: 「逢迎」 。《新唐書.卷九六.杜如晦傳》:「懷道及隋時位吏部主事,方煬帝幸江都,群臣迎阿,獨懷道執不可。」
3.朝著、向著。例: 「迎面」 、「迎風」 。唐.李華〈河南府參軍廳壁記〉:「每從容府中,或有異政,雖不吾以,必預咨謀,如川決防,如竹迎刃。」
yìng
动词對方尚未到達而親自前往迎接。《詩經.大雅.大明》:「文定厥祥,親迎于渭。」 晉.干寶《搜神記》卷一一:「昔縣人陳明,與梅氏為婚,未成而妖魅詐迎婦去。」
“迎”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語京切集韻魚京切韻會疑京切,𠀤音𠆻。說文逢也。
增韻逆也,迓也。
揚子·方言自關而東曰逆,自關而西曰迎。
淮南子·覽㝠訓不將不迎。
註將,送也。迎,接也。不隨物而往,不先物而動也。
又逆數也。
史記·五帝紀迎日推策。
註逆數之也。日月朔望,未來而推之,故曰迎日。
又廣韻魚敬切集韻韻會正韻魚慶切,𠀤𠆻去聲。
正韻凡物來而接之則平聲,物未來而往迓之則去聲。
詩·大雅親迎于渭。
又叶吾郞切,音昂。
史記·龜筴傳理達于理,文相錯迎。使工占之,所言盡當。
又叶元具切,音遇。
屈原·離騷百神翳其備降兮,九嶷𦆯其𠀤迎。皇剡剡其揚靈兮,告余以吉故。考證:〔史記·龜筴傳理達于理,文相錯迎。使工召之,所言盡當。〕 謹照原文召之改占之。
“迎”形意通解
略說: 「迎」本指相遇、相逢,引申為迎接,古作「逆」。詳解: 「迎」本指相遇、相逢,引申為迎接,古作「逆」。《說文》:「逢也。从辵卬聲。」段玉裁注:「逢,遇也,其理一也。」《方言》:「逢、逆,迎也。自關而東曰逆,自關而西或曰迎,或曰逢。」
表示迎接、面向。《馬王堆.老子乙本》:「隋(隨)而不見其後,迎而不見其首。」
此外,凡「迎」皆與所迎向之物方向相反,故又表示相反、反向,與「逆」同。《墨子.魯問》:「昔者,楚人順流而進,迎流而退」。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