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文言文意思
“奉”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奉”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fèng

“奉”字的古汉语解释

fèng

1.动词 恭敬地捧着、拿着。《荆轲刺秦王》:“荆轲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地图匣,以次进。”

2.动词 接受;承担。《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命于危难之间。”

3.动词 遵奉;遵照。《赤壁之战》:“近者辞伐罪,旌麾南指。”

4.动词 进献。《鸿门宴》:“再拜大将军足下。”

5.动词 赐予;给予。《六国论》:“之弥繁,侵之愈急。”

6.动词 侍奉;侍侯。《鱼我所欲也》:“今为妻妾之为之。”《滕王阁序》:“舍簪笏于百龄,晨昏于万里。”

7.动词 拥戴;尊崇。《国语·晋语》:“百姓欣而之,国可以固。”

8.动词 供奉;供给。《原君》:“离天下之子女,以我一人之淫乐。”

9.动词 保全;保持。《管子·四称》:“君若有过,各其身。”

10.动词 扶助;帮助。《淮南子·说林》:“人不见龙之飞举而能高者,风雨之。”

11.动词 讨好;奉承。《儒林外史》:“晚生只是个直言,并不肯阿谀趋。”

12.<敬词>。《荆轲刺秦王》:“而得守先王之宗庙。”

13.名词 通“俸”。《东方朔》:“禄薄,未得省见。”《触龙说赵太后》:“位尊而无功,厚而无劳。”

【奉天承运】明太祖初定大朝会正殿为奉天殿,在皇帝所执大圭上刻“奉天法祖”四字,在与臣下的诰敕命中开首自称“奉天承运皇帝”。后相沿成为帝王敕命的套语。

“奉”国语辞典解释

fèng

动词
1.拱捧。《左傳.成公二年》「再拜稽首,奉觴加璧以進。」 《韓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

2.進獻。例: 「奉獻」《周禮.地官.大司徒》「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

3.敬受。例: 「奉命」「奉諭」

4.推崇、擁戴。例: 「奉為圭臬」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秦末大亂,東陽人欲奉嬰為主。」

5.信仰、遵循。例: 「信奉」《左傳.哀公六年》「吾子奉義而行者也,若我可,不必亡一大夫。」

6.討好、巴結。例: 「奉承」 。宋.無名氏《梅妃傳》「力士方奉太真,且畏其勢。」 《儒林外史》第一〇回:「晚生只是個直言,並不肯阿諛趨奉。」

7.供養、侍候。例: 「奉養」「侍奉」「奉親」

8.祭祀。例: 「供奉」《北史.卷二〇.穆崇傳》「道武異之,命崇立祀,子孫世奉焉。」 唐.高郢〈再上諫造章敬寺書〉:「陛下奉先思孝,興福除禍。」

名词
1.官員的薪資。同「俸」《漢書.卷八.宣帝紀》「今小吏皆勤事而奉祿薄,欲其毋侵漁百姓,難矣。」

2.姓。如漢代有奉揮。

副词
自己的言行與他人有關時的敬詞。例: 「奉勸」「奉陪」「奉送啟程」

“奉”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扶壟切集韻韻會父勇切,𠀤音唪。
說文承也。
禮·曲禮長者與之提攜,則兩手長者之手。
 又與也,獻也。
史記·藺相如傳璧西入秦。
 又集韻房用切,音俸。養也,秩祿也。
史記·蕭何世家高祖以吏䌛咸陽,吏皆送錢三,何獨以五。
前漢·宣帝紀帝詔小吏,勤事而薄,其益百石以上十五。別作俸。
 又姓。漢馬軍使揮,明科。

“奉”形意通解

略說: 從「」,從「」,「」聲,表示捧著、承受。

詳解: 從「」,從「」,「」聲,表示捧著、承受。《說文》:「承也。从手从廾,丰聲。《禮記‧內則》:「進盥,少者奉槃,長者奉水。

  「」可表示進獻。《周禮‧地官‧大司徒》:「祀五帝,奉牛牲。」鄭玄注:「奉猶進也。

  「」也表示給與、贈與。《左傳‧僖公三十三年》:「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敵不可縱。」杜預注:「奉,與也。

  「」還表示供應、供養。《管子‧國蓄》:「藏繈百萬,春以奉耕,夏以奉芸。

  「」亦表示侍奉、侍候。《孟子‧告子上》:「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也指擁戴。《國語‧晉語二》:「庶幾曰:諸侯義而撫之,百姓欣而奉之,國可以固。

  「」還指幫助。《淮南子‧說林訓》:「人不見龍之飛舉而能高者,風雨奉之。」高誘注:「奉,助也。

  「」亦表示施行、奉行。《國語‧晉語二》:「夫齊侯將施惠如出責,是之不果奉,而暇晉是皇!」韋昭注:「奉,行也。

  「」還指奉祀。《漢書‧晁錯傳》:「竊觀上世之君,不能奉其宗廟而劫殺於其臣者,皆不知術數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