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文言文意思
“奠”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奠”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diàn

“奠”字的古汉语解释

diàn

1.动词 以酒食祭祀死者。《窦娥冤》:“遇时节将碗凉浆。”

2.动词 进献。《仪礼·乡饮酒》:“主人坐,爵于阶前。”

3.动词 放置。《礼记·内则》:“之,而后取之。”(旧礼,男女不能亲手授受物品,如果没有盛物的器具,就先把物品放在地上,然后去取。)

4.动词 定;建立。《尚书·禹贡》:“高山大川。”

“奠”国语辞典解释

diàn

动词
1.祭獻,用祭品祭神或向死者致祭。《說文解字.丌部》「奠,置祭也。」 清.袁枚〈祭妹文〉:「哭汝既不聞汝言,奠汝又不見汝食。」

2.進獻。《楚辭.屈原.九歌.東皇太一》「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 唐.韓愈〈元和聖德詩〉:「奠璧獻斝,眾樂驚作。」

3.置放、安置。《禮記.內則》「其相授則女受以篚,其無篚則皆坐,奠之而後取之。」

4.定、建立。例: 「奠基」「奠都南京」《書經.禹貢》「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名词
祭品。唐.韓愈〈祭十二郎文〉:「乃能銜哀致誠,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靈。」 唐.元稹〈遣悲懷〉詩三首之一:「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奠”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𠀤堂練切,音電。定也。
書·禹貢高山大川。
盤庚厥攸居。
周禮·天官·職幣辨其物而其錄。
謂別其物色,而定其錄籍也。
 又薦也,頓爵神前也。
禮·文王世子凡學,春官釋於先師,秋冬亦如之。
 又置也。
禮·內則之而後取之。
男女授器必以篚,若無篚,則授者置諸地,受者亦就地以取之。
 又集韻徒徑切,音定。
周禮·春官小史掌邦國之志,繫世,辨昭𥠇。
 又韻會唐丁切,音亭。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凡行水,磬折以參伍。
水,渟水也。
說文从酋。酋,酒也,下其丌也。考證:〔周禮·地官·職幣〕 謹照原書地官改天官。〔禮·文王世子凡學,春夏釋於先師。〕 謹照原文春夏改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