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文言文意思
“殿”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殿”字

繁体:殿(简繁同形)

拼音:diàn

“殿”字的古汉语解释

diàn

1.名词 高大的房屋。《后汉书·蔡茂传》:“梦坐大殿。”

2.名词 封建帝王进行统治发号施令的地方。《滕王阁序》:“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阿房宫赋》:“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3.名词 宗教徒供奉神佛的地方。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浮图北有佛殿一所。”

4.名词 行军的尾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人寘诸戎车之殿。”

【又】动词 行军走在最后面。《李愬雪夜入蔡州》:“命李进诚将三千人殿其后。”

5.动词 镇抚;镇守。《左传·成公二年》:“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殿”国语辞典解释

diàn

名词
1.高大的廳堂。例: 「宮殿」「佛殿」「金鑾殿」「森羅殿」「大雄寶殿」

2.行軍時保護全軍的最後一個部隊。《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晉人寘諸戎車之殿,以為謀主。」 《文選.張衡.東京賦》「殿未出乎城闕,旆已反乎郊畛。」 李善注引薛綜曰:「殿,後軍也。」

形容词
最後的。例: 「殿軍」「殿後」


动词
1.鎮定、鎮守。《詩經.小雅.采菽》「殿天子之邦。」 《論語.雍也》「孟之反不伐,奔而殿。」

2.收尾、結束。宋.蘇軾〈雨晴後步至四望亭下〉詩: 「殷懃木芍藥,獨自殿餘春。」

“殿”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堂練切正韻蕩練切,𠀤音電。堂高大者。
初學記倉頡篇殿,大堂也。商周以前,其名不載。按史記·秦始皇本紀始作前殿漢書則有甘泉、函德、鳳凰、明光、臯門、麒麟、白虎、金華諸殿。歷代殿名或沿或革,惟魏之太極,自晉以降,正殿皆名之。
摯虞·決疑要註其制有陛,右墄左平。平以文塼相亞次,墄者爲階級也。九錫之禮,納陛以登,謂受此陛以上殿。顏師古曰:古者屋高嚴。皆名爲殿,不必宮中。
前漢·黃霸傳令郡國上計吏條對,有舉孝子者先上殿
殿,丞相所坐屋也。今唯天子宸居稱殿
 又重殿。謂有前後殿,天子之制也。
前漢·佞幸傳殿洞門,皆言其僭。
 又休息閑宴之殿曰便殿
師古·漢書註凡言便殿、便室、便坐者,皆非正大之處,所以就便安也。
 又飛行殿,輦名。
王嘉·拾遺記漢成帝好夕出遊,造飛行殿,方一丈,如今之輦,選羽林士負之以趨,帝於輦上,聞其中若風雷聲,名曰雲雷宮。
 又殿下,次於陛下之稱。
葉適·石林燕語制獨天子稱陛下,殿下則諸侯皆得通稱。至唐初制令,惟皇太子皇后,百官上疏稱殿下,至今循用之。
 又廣韻都甸切集韻韻會正韻丁練切,𠀤音唸。軍前曰啓,後曰殿
左傳·襄二十六年析公奔晉,晉人寘諸戎車之殿,以爲謀主。
 又軍敗後奔曰殿
左傳·宣十二年晉隨季殿其卒而退。
 又上功曰最,下功曰殿,戰功曰多。見史記·絳侯世家註
 又前漢·宣帝紀丞相御史課殿最之閒。
師古曰:殿課居後也,最課居先也。
春秋·繁露考試之法,九分,三三列之,一爲最,五爲中,九爲殿
 又鎭也,定也。
詩·小雅殿天子之邦。
毛傳殿,鎭也。正義曰:軍行在後曰殿,取其鎭重之義。
左傳·成二年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又爾雅·釋訓殿㕧,呻也。
呻吟之聲。
詩·小雅民之方殿屎。
說文作唸。
集韻或作〈𣪫下心〉、𣣈。
說文本作𣪍,擊聲。○按殿擊本作𣪍,堂殿本作𡱂。今相沿已久,不能復正,附記於此。殿㕧的㕧字原从口从屎作。殿㕧或作殿屎。

“殿”形意通解

殿」小篆作「𣪍」,本指擊聲。《說文》:「𣪍,擊聲也。从殳𡱂聲。」段玉裁注:「此字本義未見,假借為宮殿字。」又云:「《爾雅》:『無室曰榭。』郭注:『即今堂堭。』然則無室謂之殿矣。又假借為軍後曰殿。

  

  「殿」於古代泛指高大的房屋,後世則作為皇帝施政的殿堂或供奉神佛的屋宇。《漢書.霍光傳》:「鴞數鳴殿前樹上。」顏師古注:「古者室屋高大,則通呼為殿耳,非止天子宮中。」杜甫《詠懷古蹟五首》:「翠華想像空山裏,玉殿虛無野寺中。

  

  「殿」又表示行軍走在最後,有末後之意。《韻.散韻》:「軍在前曰啟,後曰殿。《廣雅.釋詁四》:「殿,後也。

  

  又《爾雅》:「殿㕧,呻也。」郭璞注:「呻吟之聲。《詩.小雅》民之方殿屎」,《說文》作「」,「殿㕧」、「殿屎」又作「唸㕧」、「𣣈㕧」等,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