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文言文意思
“殷”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殷”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yīn/yān/yǐn

“殷”字的古汉语解释

yīn

1.形容词 众多。《诗经·郑风·溱洧》:“士与女其盈矣。”

2.形容词 富裕。《隆中对》:“民国富而不知存恤。”

3.形容词 情意深厚。《报刘一丈书》:“书中情意甚。”

yān

名词 红黑色。《左传·成公二年》:“左轮朱。”

【又】<名使动>使……殷。《观巴黎油画记》:“而军士之折臂断足,血流地,偃仰僵仆者,令人目不忍睹。”

yǐn

动词 震动。《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吟岩泉。”

【殷富】富足;丰裕。

【殷鉴】可作借鉴的前事。

【殷勤】深厚的情意。情意深厚。

【殷实】富足;充实。

【殷殷】⒈忧伤的样子。⒉众多的样子。⒊盛大的样子。⒋恳切的样子。

【殷忧】深深的忧虑。

“殷”国语辞典解释

yīn

形容词
傷痛。《說文解字.心部》「慇,痛也。」 晉.江淹〈傷愛子賦〉:「屑丹泣於下壤,傃慇憂於上旻。」


副词
情意周到。《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未嘗銜盃酒接慇懃之餘懽。」

yīn

名词
1.朝代名。參見「殷商」 條。

2.姓。如唐代有殷令名。

形容词
1.盛大。《書經.洛誥》「王肇稱殷禮,祀于新邑。」

2.富足、富裕。例: 「殷富」「殷實」《後漢書.卷三一.杜詩傳》「廣拓土田,郡內比室殷足。」

副词
1.情意深厚、周到。通「慇」例: 「殷切期望」「招待甚殷」

2.眾多。《詩經.鄭風.溱洧》「士與女,殷其盈也。」

yān

形容词
紅黑色的。《廣韻.平聲.山韻》「殷,赤黑色。」 唐.白居易〈遊悟真寺詩〉:「白珠垂露凝,赤珠滴血殷。」

yǐn

<擬>

形容雷聲。《集韻.上聲.隱韻》「殷,雷聲。」 《詩經.召南.殷其靁》「殷其靁,在南山之陽。」 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四下.黔遊日記二》「雷聲殷殷,天色以雲幕而暗。」


动词
震動。《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上》「車騎雷起,殷天動地。」 唐.杜甫〈大雲寺贊公房〉詩四首之三:「梵放時出寺,鍾殘仍殷床。」

“殷”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於身切集韻韻會於巾切,𠀤音咽。
說文作樂之盛稱
易·豫卦先王以作樂崇德,薦之上帝。
 又凡盛皆曰
書·洛誥肇稱禮,祀于新邑。
 又呂𠛬三后成功,惟于民。
 又爾雅·釋言,中也,正也。
書·堯典日中星鳥,以仲春,宵中星虛,以仲秋。
,正也,以正春秋之氣節。鄭𤣥曰:,中也。春分,陽之中。秋分,隂之中。
 又禹貢九江孔
正義曰言甚得地勢之中也。
 又衆也。
詩·鄭風其盈矣。
周禮·天官陳其,置其輔。
 又春官·大宗伯見曰同,覜曰視。
俱訓衆。
 又大也。
禮·曾子問服除而後祭。
,大也。大祭謂之祭。
莊子·山木篇不逝,目大不覩。
翼大逝難,目大視希,故不見人。
 又當也。
史記·天官書中州河、濟之閒。
正義曰衡,北斗衡也。,當也。言斗衡當黃河、濟水之閒地。
 又國號。
史記契始封商,後盤庚遷都墟,改號曰
書傳,亳之別名,在河南。
 又姓。
史記·本紀其後分封,以國爲姓,有氏,北氏。
 又齊人言聲如衣。今姓有衣者,之胄。見禮記註疏
 又爾雅·釋訓,憂也。
詩·邶風憂心
釋文,於巾切,又音隱。
 又俗謂周致爲勤,別作慇。
 又集韻倚謹切正韻於謹切,𠀤音隱。雷發聲也。
詩·召南其雷,在南山之陽。或从石作磤。
 又,盛貌。
史記·蘇秦傳輷輷,若有三軍之衆。
揚雄·羽獵賦軫軫。
 又集韻韻會𠀤於靳切。音㒚。
莊子·外物篇其不非天之罪。
,當也,中也。○按當與中皆去聲讀。
 又廣韻正韻烏閑切集韻於閑切韻會幺閑切,𠀤音黫。赤黑色也。
左傳·成二年左輪朱
杜註血色久則,音近煙。今人以赤黑爲色。
杜甫詩曾閃朱旗北斗
白居易詩白珠垂露凝,赤珠滴血。俱讀黫yān。

“殷”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表示手持針對脹大的腹部進行針灸,以治療腹疾。本義是病痛之盛,引申為繁盛、深切、痛。

詳解: 甲骨文從「」從針形從「」。「」象腹部隆起的人形,表示人肚腹有疾病;「」象手形,表示手持針對脹大的腹部進行針灸,以治療腹疾(胡厚宣)。本義是病痛之盛(于省吾),引申為繁盛、深切、痛、憂傷。古代刺病之針,最早以石為之,《戰國策.秦策》:「扁鵲怒而投其石」,高誘注:「石,砭石,所以砭彈人臃肿也」,因石可以治病,所以古籍中又稱為「藥石」(胡厚宣)。

  金文把針形和手形改為「」,為小篆所本。金文或加「」,表示在室內。戰國文字或加「」,表示國名、地名、人名的古文字往往加「」旁,《清華二.繫年》」表示商朝。

  甲骨文用作本義,表示病重,《合集》13673:「貞:疾殷」。金文用為朝代名,指商朝。商朝稱為「」,是由於商王盤庚遷都於殷(在今河南安陽小屯村)而得名。大盂鼎:「我聞殷述(墜)命」,表示我聽聞殷代失去天命。宋公䜌簠:「有殷天乙唐孫宋公䜌」,表示宋公䜌是商王成湯的子孫。又表示朝見,士上卣:「王令士上眔史黃殷于成周」,表示王命令士上和史黃到成周來朝覲。《周禮.春官.大宗伯》:「殷見曰同。

  戰國竹簡表示殷代,《清華二.繫年》簡13:「周武王既克殷,乃設三監于殷。」漢帛書也表示殷代,《馬王堆.春秋事語》第8行:「武王勝殷」。

  《說文》:「殷,作樂之盛稱殷。从㐆从殳。《易》曰:『殷薦之上帝』。」于省吾改為病痛之盛。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