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文言文意思
“毁”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毁”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huǐ

“毁”字的古汉语解释

huǐ

1.动词 破坏;毁坏。《病梅馆记》:“其盆,悉埋于地。”

【又】特指哀痛时过度而伤害身体。《韩非子·内储说》:“宋崇门之巷人服丧而,甚瘠。”

2.动词 诽谤;讲别人的坏话。《庄子·盗跖》:“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之。”

3.动词 焚烧。《晋书·温峤传》:“遂犀角而照之。”

【毁齿】指儿童脱落乳齿,也借指换齿时的儿童。

“毁”国语辞典解释

huǐ

名词
烈火。《玉篇.火部》「燬,烈火也。」 《詩經.周南.汝墳》「魴魚赬尾,王室如燬。」 漢.毛亨.傳:「燬,火也。」 《晉書.卷八六.張軌傳》「今王室如燬,百姓倒懸,正是殿下銜膽茹辛厲心之日。」


动词
燃燒、焚毀。例: 「銷燬」「燒燬」《晉書.卷六七.溫嶠傳》「至牛渚磯,水深不可測,世云其下多怪物,嶠遂燬犀角而照之。」

huǐ

动词
1.傷害、破壞。例: 「毀害」「毀壞」《左傳.文公十八年》「毀則為賊,掩賊為藏。」 《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2.誹謗。例: 「毀謗」「毀譽參半」《論語.衛靈公》「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 唐.韓愈〈諱辯〉:「賀舉進士有名,與賀爭名者毀之。」

3.哀傷過甚而損害健康。例: 「哀毀逾恆」《新唐書.卷一九五.孝友傳.張志寬傳》「(張志寬)居父喪而毀,州里稱之。」

“毁”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許委切集韻韻會正韻虎委切,𠀤音燬。
說文缺也。一曰壞也。
易·繫辭乾坤毀,則無以見易。
詩·豳風無毀我室。
 又訾也。
論語誰毀誰譽。
 又去也。
禮·儒行毀方而瓦合。
鄭註去已之大圭角,下與小人合也。
 又折也。
戰國策王不搆趙。趙不以毀搆。
搆,合其戰也。毀,折也。不收趙,趙不能以毀折之兵獨與秦戰。
 又占歲法,金穰,水毀,木飢,火旱。見史記·貨殖傳
 又禱祈除殃曰毀。
周禮·地官·牧人凡外祭毀事用尨。
謂副辜𠋫禳毀除殃咎之屬。
 又哀毀。
禮·曲禮居喪之禮,毀瘠不形。
正義毀瘠,羸瘠也,形骨露也。居喪許羸瘦,不許骨露見也。
 又五十不致毀,六十不毀。
孝經·喪親章毀不滅性。
 又小兒去齒曰毀。
白虎通男八歲毀齒,女七歲毀齒。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况僞切,音齂。義同。
 又叶後五切,音戸。
易林臏詐龎子,夷竈盡毀。兵休卒發,矢至如雨。
 又叶暄規切,音墮。
揚子·太𤣥經減其疾不至危也,瀏漣之減生根毀也。
韻會毛氏曰:凡成敗之毀,上聲,莊子其成也毀也之類是也。非自壞而隳毀之則去聲,孟子毀其宗廟之類是也。惡聲令聞之毀譽則毀上聲,譽去聲,孟子不虞之譽求全之毀是也。忌其人而毀之,媚其人而譽之,則毀去聲,譽平聲,論語誰毀誰譽之類是也。然論語譽字有音,毀字無音,經史子中成毀之毀,與隳毀之毀皆無音,姑從通用。讀書點校者,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