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诲”文言文意思
“诲”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誨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huì
“诲”字的古汉语解释
huì
动词 教导;指教。《论语》:“学而不厌,诲而不倦。”《史记·货殖列传序》:“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
“诲”国语辞典解释
huì
动词1.教導、勸導。例: 「教誨」 、「誨人不倦」 。《左傳.襄公三十年》:「我有子弟,子產誨之。」
2.引誘、誘使。例: 「誨盜誨淫」 。《易經.繫辭上》:「慢藏誨盜,冶容誨淫。」 《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
huǐ
(一)之又音。“诲”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荒內切集韻韻會呼內切正韻呼對切,𠀤音晦。說文曉敎也。
徐曰丁寧誨之,若決晦昧也。
玉篇敎示也。
廣韻敎訓也。
易·繫辭慢藏誨盜,冶容誨淫。
書·說命朝夕納誨,以輔台德。
詩·小雅敎誨爾子,式穀似之。
又叶呼位切,音豷。
詩·大雅匪敎匪誨,時維婦寺。
又叶許旣切,希去聲。
秦·泰山刻石夙興夜寐,建設長利,專隆敎誨。訓經宣達,遠近畢理,咸承聖志。三句入韻。
吳棫·韻補古未韻與寘通。考證:〔書·說命朝夕納誨,以輔王德。〕 謹照原文王德改台德。
“诲”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言」,「每」聲,本義是教誨。詳解: 金文從「言」,「每」聲,本義是教誨。𨾊叔鼎「誨」字所從的言旁上部稍有訛變。「誨」是「謀」的古文,西周金文未見「謀」字,而以「誨」字來表示「謀」,「每」、「某」古同聲,古文字從「口」,從「言」,從「心」的字往往通用,如《說文》「詠」或體作「咏」,「謀」古文從「口」作「𠰔」,亦從「言」作「𧦥」,戰國晚期中山王鼎「謀」字從「母」從「心」,而「母」、「每」古同聲,作為偏旁可以通用。
金文「誨」讀作「謀」,表示謀略、謀慮,史牆盤:「井(刑)帥宇誨(謀)」,「宇謀」即遠大的謀略。《詩.大雅.抑》:「訏謨定命」,毛亨《傳》:「訏,大;謨,謀。」王孫遺者鐘:「誨(謀)猷」,《詩.小雅.小旻》:「我視謀猶」,《尚書.君陳》:「爾有嘉謀嘉猷」。「謀猷」猶言謀略。
《說文》:「誨,曉教也。从言,每聲。」段玉裁注:「曉敎者,明曉而敎之也。」又云:「曉之以破其晦是曰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