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文言文意思
“毅”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毅(简繁同形)
拼音:yì
“毅”字的古汉语解释
yì
形容词 刚毅;坚强;果断。《国殇》:“魂魄毅兮为鬼雄。”《<论语>十则》:“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
“毅”国语辞典解释
yì
形容词1.堅定、果決。《說文解字.殳部》:「毅,有決也。」 例: 「剛毅」 、「果毅」 。《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三國魏.何晏.集解:「毅,強而能斷也。」
2.嚴厲。《韓非子.內儲說上》:「子貢曰:『棄灰之罪輕,斷手之罰重,古人何太毅也?』」 《新唐書.卷一二四.宋璟傳》:「歷杭、相二州,政清毅,吏下無敢犯者。」
“毅”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魚旣切韻會疑旣切,𠀤音劓。說文妄怒也。一曰有決也。从殳𧱏聲。𧱏,豕怒毛豎也。
正譌𧱏从辛者,剛也。下从豕會意,故借爲剛毅字。
書·臯陶謨擾而毅。
正義左傳·宣二年殺敵爲果,致果爲毅。謂爲致果敢殺敵之心是爲强毅。和順者失於不斷,故順而能決,乃爲德也。
論語剛毅木訥近仁。
又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劉劭·人物志溫直而擾毅,木之德也。剛塞而弘毅,金之德也。
又州名。
輿地廣記武州,唐末置,領文德一縣,後唐長興元年改毅州。
又鳥名。鶡稱毅鳥,謂其性敢於鬭也,見張華·禽經。
又弈法,毅,提也。棋死而結局曰毅,旣毅而隨手曰復毅,俗又謂之提。見徐鉉·圍棋義例。
隸作𣫚。
“毅”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與篆文從「殳」,「豙」聲,「豙」由「辛」與「豕」組合而成,本義為果決、剛強,一說為盛怒,姑備二說。詳解: 金文與篆文從「殳」,「豙」聲,「豙」由「辛」與「豕」組合而成,本義為果決、剛強,一說為盛怒,姑備二說。《說文》:「𣫖(毅),妄怒也。一曰:有決也。从殳,豙聲。」段玉裁注:「妄怒也。𡉚下曰:『妄生也。』凡氣盛曰妄。一曰,毅,有決也。《中庸》曰:『發強剛毅。』《左傳》曰:『殺敵爲果,致果爲毅。』苞注《論語》曰:『毅,強而能決斷也。』从殳取用武之意。」
金文用作人名,如伯吉父簋:「白(伯)吉父乍(作)毅𣪕(簋)」。
印璽文字也用作人名,如《漢印文字徵》:「公孫毅印」、「張毅」。
古書用作果決之義,如《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何晏注:「毅,強而能斷也」;亦用作嚴酷之義,如《新唐書.宋環傳》:「政清毅,吏下無敢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