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刈”文言文意思
“刈”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刈”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刈”字的古汉语解释

1.动词 割。《齐民要术·种豆》:“熟速,干速积。”

2.动词 砍;砍倒。《垓下之战》:“为诸君溃围,斩将,旗。”

3.动词 杀;杀戮。《教战守策》:“使其心志安于斩杀伐之际。”

“刈”国语辞典解释

动词
1.割取。例: 「刈草」「刈麥」《楚辭.屈原.離騷》「冀枝葉之峻茂兮,願俟時乎吾將刈。」

2.砍殺。《呂氏春秋.慎大覽.順說》「刈人之頸,刳人之腹。」 《新唐書.卷八五.竇建德傳》「我無罪,王何信讒,自刈左右手乎?」

3.消滅。《國語.吳語》「今天王既封植越國,以明聞於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無成勞也。」

名词
1.割草的農具。即鎌刀。《國語.齊語》「時雨既至,挾其槍、刈、耨、鎛,以旦暮從事於田野。」 三國吳.韋昭.注:「刈,鎌也。」

2.姓。如五代時宋有刈懷。

“刈”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魚肺切集韻韻會正韻倪制切,𠀤音乂。
說文芟草也。
徐曰本作乂,後人又加刀作
屈原·離騷願竢時乎吾將
,穫也。草曰,穀曰穫。
 又通艾。
前漢·匈奴傳艾,朝鮮之旃。
師古曰:艾讀曰,絕也。
 又玉篇取也,殺也。
 又韻會絕也。

“刈”形意通解

《說文》:「乂,芟艸也,從丿從乀相交。刈,乂或從刀。」「」乃「」之或體。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