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文言文意思
“翊”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翊”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翊”字的古汉语解释

1.动词 辅佐;帮助。《三国志·蜀书·吕凯传》:“赞季兴。”

2.名词 通“翌”。明(天、年)。蔡邕《议郎胡公夫人哀赞》:“疾用欢痊,日斯瘳。”

【翊翊】恭敬的样子。

“翊”国语辞典解释

副词
飛翔的樣子。《說文解字.羽部》「翊,飛貌。」 《漢書.卷二二.禮樂志》「神之徠,泛翊翊,甘露降,慶雲集。」


形容词
第二的。《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越若翊辛丑者,諸生、庶民大和會,十萬眾並集。」 宋.蘇軾〈富鄭公神道碑〉:「會翊日有瘳,故緩其事。」


动词
輔助。例: 「匡翊」「輔翊」《晉書.卷三五.裴秀傳》「呂望翊周,蕭張佐漢。」

“翊”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與職切集韻韻會逸職切,𠀤音弋。
說文飛貌。
 又前漢·禮樂志合所思。
師古曰:,敬也。
 又類篇,郡名。
前漢·地理志左馮
 又類篇輔也。
 又韻會弋入切,音熠。義同。

“翊”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從「」從「」,「」、「」皆是聲符,本義疑為飛翔的樣子。又假借為翌日(即明天)的「」。

詳解: 甲骨文從「」從「」,「」、「」皆是聲符,本義疑為飛翔的樣子。《說文》:「翊(翋),飛皃。从羽,立聲。」段玉裁注:「〈漢郊祀歌〉:『神之來,泛翊翊,甘露降,慶雲集。』師古曰:『翊音弋入切,又音立。』按翊字本義本音僅見於此,經史多假爲昱字,以同立聲也。〈釋言〉曰:『翌,明也。』《尙書》五言『翌日』,皆訓明日;一言『翌室』,訓明室。天寶閒盡改爲『翼』。凡《尙書》『翼』字訓敬、訓輔,與訓明者溷同無別,自衞包始。漢、魏、晉、唐初皆有『翌日』無『翼日』。郭璞、玄應、李善引《尙書》皆作『翌日』。

  「」又作「」,表示飛的樣子,見於古書,《漢書.禮樂志》:「神之徠,泛翊翊,甘露降,慶雲集。」意謂神靈到來,飄揚空中,甘露降臨,五色雲彩聚集。《文選.左思〈吳都賦〉》:「䟃𧽼翋𦑶,若離若合者,相與騰躍乎莽䍚之野。」意謂奔走翱翔,時而分散,時而聚合,一起跳躍升騰在廣大的荒野。

  因為「」、「」聲音相同,故「」又假借為翌日的「」,表示下一個。甲骨文表示下一個、次,《合集》37387:「翊(翌)日壬寅」,表示明天壬寅日。後世還借「」來表示明日之「」。

  「」又通作「」,表示恭敬謹慎之貌。《漢書.禮樂志》:「四貉咸服,既畏茲威,惟慕純德,附而不驕,正心翊翊。」顏師古注:「言畏威懷德,皆來賓附,無敢驕怠,盡虔敬。」意謂四方外族皆臣服,敬畏天子之威,只嚮往純正之德,歸順而不驕傲怠慢,心正而恭敬。又表示翅膀,《太玄.堅》:「螽焚其翊,所憑喪也。」「」即「螽斯」,是蝗蟲的古稱,「蝗蟲」是「蚱蜢」變來的,「蚱蜢」內地稱「蟈蟈」,台灣俗稱「草螟仔」,廣東話稱「草蜢」、「草蜢仔」。意謂燒了蝗蟲的翅膀,它便失去了依靠。又表示輔佐,《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左內史更名左馮翊。」顏師古注引張晏曰:「翊,佐也。《晉書.裴秀傳附裴頠》:「呂望翊周,蕭張佐漢。」意謂姜太公輔佐周朝,蕭何、張良輔佐漢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