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镒”文言文意思
“镒”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镒”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

“镒”字的古汉语解释

名词 古代的重量单位,二十两为一镒,一说二十四两为一镒。《国语·晋语二》:“黄金四十。”

“镒”国语辞典解释

名词
量詞。古代計算重量的單位。以二十兩或二十四兩為「一鎰」《孟子.梁惠王下》「今有璞玉於此,雖萬鎰,必使玉人雕琢之。」 漢.趙岐.注:「二十兩為鎰。」 《文選.左思.吳都賦》「器用萬端,金鎰磊砢。」 李善注引劉逵曰:「金二十四兩為鎰。」

“镒”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夷質切集韻韻會正韻弋質切,𠀤音逸。
孟子雖萬鎰。
鎰,二十兩也。鄭康成曰:三十兩。
晉語黃金四十鎰。
正字通或曰史記註:臣瓚曰:秦以一鎰爲一金,漢以一斤爲一金。蓋漢以前以鎰名金,漢以後以斤名金也。鎰者二十四兩,斤者十六兩也。
 又韻會通作溢。
前漢·食貨志黃金以溢爲名。
荀子·儒效篇千溢之寶。
韓非子·五蠹篇鑠金百鎰。
禮·喪記朝一溢米,夕一溢米。
方氏曰:溢,與鎰同。米二十四分升之一。

“镒”形意通解

鎰是重量單位,金文寫作「」,「」是「」的初文,根據羅昊的測量,十釿等於一鎰,一鎰約三零三克。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