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国语辞典解释
huǐ
动词1.事後追恨。例: 「悔恨」 、「悔不當初」 。唐.李頻〈春閨怨〉詩: 「自怨愁容常照鏡,悔教征戍覓封侯。」 宋.柳永〈蝶戀花.獨倚危樓風細細〉詞: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2.改過。例: 「悔過」 、「悔改」 。《後漢書.卷二五.魯恭傳》:「亭長乃慚悔,還牛,詣獄受罪。」
“悔”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荒內切集韻韻會呼內切正韻呼對切,𠀤音誨。說文悔,恨也。
玉篇攺也,恨也。
又廣韻正韻呼罪切集韻虎猥切,𠀤音賄。悔吝也。
正字通凡言人有悔吝,此悔字讀上聲。凡言人能改悔,此悔字讀去聲。今人混讀者,非。
又叶許里切,音喜。
詩·大雅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旣受帝祉,施于孫子。
又叶火五切,音虎。
陸機·凌霄賦判烟雲之騰躍,半天步而無旅。詠凌霄之飄飄,永終焉而弗悔。
又叶許旣切,音戲。
班固·奕旨淨泊自守似道意,隱居放言遠咎悔。
“悔”形意通解
略說: 從「心」,「每」聲,本義為悔恨、後悔。詳解: 從「心」,「每」聲,本義為悔恨、後悔。《說文》:「悔恨也。从心,每聲。」 《詩‧召南‧江有汜》:「不我以,其後也悔。」
「悔」可表示悔過、改過。《後漢書‧魯恭傳》:「亭長乃慚悔,還牛,詣獄受罪。」
「悔」也表示過失、災禍。《易‧蠱》:「幹父之蠱,小有悔,無大咎。」
「悔」亦指《易》卦的外卦,即上三爻。《書‧洪範》:「曰貞曰悔。」孔傳:「內卦曰貞,外卦曰悔。」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